少顷过后,李隆基和张仁愿来了,自然是相见谈欢一团和气。秦霄对张仁愿说起,要将李嗣业带去灵武的事情,张仁愿一拍胸膊,只要太子同意,这事儿就行。李重俊自然是二话不说,拍板表示赞同。
北风大雪依旧,秦霄的体内,一股热血,却已经隐隐奔腾怒号起来,脑海里,已经在幻想着带兵突阵的情形。
第254章 贺兰山疑云
大军的饯行议式,可谓是做足了派场。李显亲自把盏,为张仁愿和秦霄赠酒壮行,还伊伊呀呀的赋了一首“壮行诗”。北风吼吼,秦霄听得不是很清楚,只是觉得李显今天表现得空前的有激情。看来,他也极想挽,回颜面。毕竟,刚登基没多久,就被前不久还在提出和亲的突厥人抽了这样的耳刮子,换作是任何人,心眼儿里都不会好过。前几天,他甚至还打算派个使臣到突厥去问问默啜,看他啥时候将女儿给送过来的好。自己的儿子都当了太子了,许了一年的亲事都还没办。不料马上就发生了突厥奇袭灵州、会州和原州的事情。
皇后韦氏,以及太平公主、相王和所有的亲王,黑压压的来了一片,全都在点将台上,看着张仁愿和秦霄喝下壮行酒。
秦霄瞟了台上的李隆基一眼,发现他正对着自己自信满满的微笑,心里回想起昨天他说的话——第一要打胜:第二要打出名:第三,要握住军队实权,竖立十足的威信,就像在左卫率一样,无可替代。秦霄心里也想得明白,现在自己的情况,也必须要像李隆基说的那样做到这三点了。若有一点疏惚了,这政治前途基本可以宣告完蛋。
想得再明白一点,这一仗,就是拿着自己的性命和前途,去和突厥人拼命,和朝中的韦后和武三思较劲。
韦后、武三思和他们的心腹宰相宗楚客,纪处讷等人,各自一脸的冷笑,像打量死尸一样的看着张仁愿和秦霄。这事,若不是连皇帝也空前的强硬起来,坚持要将秦霄招来去对付那个传说中“宛如天将”的突厥王子阙特勒,韦后等人是死活不愿意将这个麻烦小子召回来的,而且还付给他兵权。
风雪声中。三声炮响,大军开拔。
张仁愿的五万右威卫,秦霄手下地四万左威卫,九万大军向着西北浩浩荡荡的开去。
秦霄到了左威卫后,进了帅帐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左威卫的所有军档搬了过来,熟读于胸。四万大军之中,有四分之一也就是近一万人的辎重后勤兵,战斗兵种约是三万人。其中,轻骑兵一万。步卒二万。二万步卒中。弓手五千,弩手三千。
唐朝从高祖李渊手上起,就是靠着骑兵起家的。当时在太原,隋骑三千。得到突厥人赞助的二千。五千重骑兵开始打天下,就斩露出所向披靡的锋芒。从此以后,大唐就十分重视马匹的饷养与骑兵的装备,还常常引进外地良种马以杂交。马匹更加健壮。其数量,比汉朝时数量还要多,马匹的平均素质也更好。后来为了增加骑兵数量,轻骑大量出现。而且由于机动牲加强,在与突厥和吐蕃地较量中更加实用。轻骑兵已基本取代重骑,成了唐军地骑兵主力。现在全国府兵中,有马匹约八十万,除了装备骑兵,步卒也普遍拥有私马行军骑乘或是驮物,所以大军行进的速度很快。
而且现在,全民尚武民兵果劲,寻常百姓家的人,也把习武骑马拉弓射箭当作是荣耀和时尚。正是有了这样的民风和群众基础,所以唐军一直以来也是十分善战地。秦霄手下地四万左威卫,全是张仁愿特意挑远的一批久经沙场的老手,战斗力十分彪悍,做事情也是井然有序干净利落一挥而就。
左威卫和右威卫分道而行,相距五里之遥。
秦霄坐镇中军,身边就是一万精骑。前后左右四军分列四方,两侧是虞候军。四万人马,整齐有序而又速度飞快的朝前开去。
秦霄骑在马上,摊开张仁愿给他地陇右行军地图细细的看了起来。这地图,是老爷子唐休璟绘制的。唐休璟打了一辈子的仗,对于陇右到关中地千里关山无不了然如胸,哪里有山哪里有水,哪里可屯兵哪里要布防,全都记得烂熟。归田致仕后,就绘了这张陇右行军图,送给张仁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