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件事情。的确都是地地道道的家事。不过,信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倒是一件重大的国事了:突厥阙特勒发动兵变。已经杀了默啜的儿子、突厥小可汗匍俱和默啜手下的一批元老旧臣,和敦欲谷一起扶植左贤王默棘连登上了汗位,是为“毗枷可汗”。毗枷可汗谴使求和与大唐修好,朝中的臣子意见不一。李隆基问秦霄:如果与突撅大决战。有几成地把握完全彻底的平定?
这样地一项重大国策,李隆基以私事秘信地方式送出来,着实让秦霄不大不小的吃了一惊!
照这样看来。对突厥是战是和,朝廷里的争论还不是一般的激烈了!要不然李隆基也不会这样地举棋不定,私下里来找秦霄问底细,好做到心中有数。秦霄不禁想道,自己离开幽州一个多月来到了营州这个偏远而又交通不便、消息蔽塞的地方,连突厥发生了那样的大事都不知道。看来尽早地建立起驿站和道亭,很是有必要了。
石秋涧见秦霄脸色有些微变。不禁疑惑道:“怎么了大帅,发生了什么事情么?”
“哦。没什么,一些家里的琐事。”
秦霄说道:“除了这封信,还有别的什么事么?”
“哦,是这样的。”
石秋涧说道:“皇帝已经下旨,在大帅长安府第——就是金光门的秦府,开设辽阳郡王府,大帅随时可以选立世子、设署置府。还有哦,嘿嘿!末将离开长安的时候,还隐约听说,金仙公主已经回到了辽阳王府里呢!”
“你这浑人,还学会三八了!”
秦霄呵呵笑着敲了他的脑袋一下:“还有事么?”
“另外就是公事了。”
石秋涧说道:“幽州大都督张大人,委派末将护送了八万石粮草过来。已经交割到了营州仓禀,正在点收。”
秦霄略一皱眉:“怎么这么少?八万石,才能吃几天啊?幽州怎么一下穷成这样子了?”
“不是穷。”
石秋涧说道:“幽州仓禀公署里,还有河北道各地运来的六七十万石米粮,可就是运不出。前次大帅带着军民大迁徙,将幽州城里的驮马和车儿几乎调用了个干净。张大人好不容易才凑到了能运这八万石粮草地车马来。他还托末将催促大帅,尽快将车马让末将带回幽州,好后续跟进运送粮草。”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