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页

乱明[校对版] 喻心 1567 字 2022-10-21

“俗话说,官字两张口,有理没钱莫进来,不到万不得已,百姓惧怕,一般不到官府告状。再说,各地官府考绩的重要指标就是案发数,地方官僚极其厌恶首告之人,怕影响到自己升迁,如此一来,谁还敢拿着鸡毛蒜皮的小事去告状?”

林纯鸿顿了顿,接着说道:“咱们倒好,不仅不阻止,还鼓励百姓到监察处告状,加上处事还算公正,百姓自然蜂拥而至。这个成本太低了。”

朱之瑜点头道:“这个的确有碍教化……”

林纯鸿似乎没有听见朱之瑜的话,兀自沉吟道:“不如两级终审后,如果还想继续告状,就交五十个银币作为保证金,败诉后,保证金没收,这样可以把今天的疯子挡在外面!”

张道涵不假思索,反驳道:“监察府职司监察、立法、司法之责,岂能用银币挡住百姓?此口一开,后患无穷,只怕日后监察府找不到一块干净的地方。”

朱之瑜亦道:“张府令之言甚为有理。不如这样,在两级终审后,如果还想告状,让村里的弓兵队长和货栈理事共同作保,方可继续受理。”

林纯鸿沉吟片刻,点头赞道:“此法挺好,知会一下李监察,先试行,看看效果。”

说完,林纯鸿长声叹道:“这内政处理起来还真麻烦的,最为关键的土地问题还没有头绪,尽是一堆鸡毛蒜皮的小事。以前定的土地赎买方案,太过缓慢,这样等到何年何月啊?”

朱之瑜道:“控制四地,弓兵和货栈足矣,但要彻底释放四地的民力,还是绕不过土地问题,现在朝廷征收的税收倒不多,各种杂役也被咱们清除一空,最关键的是,现在土地租税太高,佃户劳累一年,能混个果腹就不错了……”

林纯鸿恨声道:“这帮土豪劣绅,鼠目寸光,只盯着土地,丝毫看不见投资工坊更为挣钱!出多高的价也不卖地,眼光还不及惠王……”

正说着,忽接到通报,惠王府长史求见。

林纯鸿大喜:“说曹操,曹操就到,惠王又来交土地了……先让他等着吧……”

各村货栈理事不停地将所见所闻写成报告,汇集到行知书堂,经整理后摆在林纯鸿及各幕使的案头。根据这些直观的素材,林纯鸿和各幕使均一致认为:大明的症结在于土地,土地问题不解决,大明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

林纯鸿与幕使们经常就土地问题进行探讨,他们达成了一些共识:首先,朝廷的税收并不高,尤其是商业税,更是低得可怜,才三十税一,远低于邦泰征收的一成商业税。大明的税收之所以一年不如一年,根本原因在于可供收税的土地越来越少:各地的封王越来越多,他们的土地不用交税;获得免税特权的豪绅越来越多;广大自耕农为了逃避税收,纷纷将土地寄名于特权豪绅名下。

其次,农夫们的头上还压着徭役这座大山,农夫们年年月月不停地在服役,而且在服役时,遭到了各地胥吏的盘剥。

同时,邦泰上下认为:如果在荆州、夷陵和夔州不能有效地解决土地问题,邦泰迟早也会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