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足两百年,游子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变化,甚至连语言沟通都有点不畅,但游子们始终牢记着自己是明人,并将此作为了祖训!
当即,就有十余人露出搭乘战舰返回大明的意愿,姜淑让满口答应,并亲口承诺,不出五年,必然有更多的大明人抵达马林迪。
这一切,引起了葡萄牙人的警惕。
葡萄牙人本来就日薄西山,东非、印度遭到了荷兰的威胁,现在又挤入一个实力远非荷兰所能比的大明,而且大明人还在东非有后裔,葡萄牙人要是没有什么表示,那简直在侮辱殖民者的智商。
葡萄牙人拒绝与威德尔、姜淑让继续组成联合舰队返回欧洲,一直拖着不起航。姜淑让耽误了月余,心里越来越急躁,不停地催促威德尔起航。
没有葡萄牙舰队加入,威德尔对好望角附近的安全没有底,陷入了纠结之中。
他知道,英荷之间虽然勾心斗角,但远未达到战争的地步,自己单独穿过好望角,要比联合姜淑让一同起程安全得多。
只是,若真抛弃姜淑让,威德尔又有点不舍。这并非因为他对大明人感情深厚,而是因为没有他的导航及提供水文资料,姜淑让除了返航外,别无选择,如此一来,他将失去一次建功立业的绝好机会,更会让英国失去一次与东方直接联系的机会。
出于对功名利禄的狂热追求,威德尔最终咬牙,与姜淑让一道从马林迪出发,准备在索法拉补给后,快速穿过好望角海域。
第621章 欧洲之行(一)
姜淑让和威德尔的担心变成了事实,在开普敦附近,联合舰队遭到了荷兰优势兵力的拦截。
姜淑让所率领的船队,仅仅只有四艘两层甲板战舰,威德尔亦只有六艘战舰,其吨位、火力皆不及荷兰人的舰队。一番苦战之后,姜淑让与威德尔各损失一条战舰,方才摆脱荷兰人。
历经七个月的远航,经历了海盗袭扰、暴风雨袭击、荷兰人拦截等诸多困难,姜淑让损失了一条战舰、两艘商船,最终抵达里斯本。
整个里斯本,陷入了狂热之中。
中国与欧洲直接往来的历史,要追溯至东汉桓帝延熹九年(1661年)大秦王安敦遣使到东汉。到了奥斯曼土耳其兴起,整个欧洲笼罩在奥斯曼的威胁之下,自然而然地想与东边的中国一起对抗奥斯曼。
这时,马可波罗游记适时地出现,掀起了一股中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