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面因素之下,伦敦上自国王、下至黎民百姓,对大明使团的到来,规格空前,创造了历史。
姜淑让一行,得到了国王查理的热情接待,并且前后三次设宴款待远方使团。查理还召见姜淑让,详细了解大明之风土人情,并探讨双方可能合作的范围。
姜淑让趁机抛出了海上自由贸易的提议,查理非常感兴趣。
查理不可能不感兴趣,毕竟,所谓的海上自由贸易,其目标就在于打破东西方航线由葡萄牙、荷兰、西班牙控制的现状。无论是大明,还是英国,都迫切希望改变受制于人的现状。
与查理搞好关系的同时,姜淑让还把目标瞄准了上下议院。
下议院多由新兴工坊主、冒险家、商人组成,不用姜淑让主动接触,他们就如鲨鱼嗅到了血味一般,围拢上来,试图在姜淑让身上找到新的发财路子。
相比较下议院的热情,上议院反应显得有点冷淡,不过,也无人反对与大明发展新的关系。
至于伦敦的黎民百姓,首先如里斯本百姓一般,被精美的货物吸引,旋即,他们对大明人的衣着、烹饪疯狂追捧,直接掀起了一股潮流。街头巷尾,皆在议论大明人的习俗,尤其是年轻人,对大明人束发的习惯非常着迷,以至于伦敦街头出现了束发的英国人。
频临阶层分裂的英国,在对大明使团的态度上,居然莫名地达成了一致,堪称近十多年来的奇迹。
当然,姜淑让除了完成经济与政治任务外,令麾下大肆收集英国及欧洲的情报,收罗各类书籍……
提出海上自由贸易,合作打击海盗及维护航线安全的理念,乃林纯鸿试着改变欧洲局势的第一次试水。
姜淑让出使之前,林纯鸿将张道涵、周望、张兆及他召集在一起,详细商讨过这个问题。
若欧洲和大明真能实现海上自由贸易、共同维护海上安全,显然对荆州有利,对整个华夏文明有利。毕竟,大明人口超过远超过一亿,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还拥有辽阔的疆域、丰富的物产,再加上蓬勃发展的棉、毛、丝织业、瓷器业、钢铁业、造船业,大明必然处于贸易的优势地位。利用这种优势地位,大明人将逐步分布至世界每个角落,让华夏文明拓展至全世界。
事实上,在大明周边海域、南洋,林纯鸿建立的海上规矩,就是自由贸易、维护海上安全。不过,当林纯鸿想在西洋(印度洋)立下这个规矩时,遭到了葡萄牙果阿当局及荷兰的强烈反对,葡萄牙坚决拒绝金票在印度流通,就是明证。
林纯鸿、张道涵等人一致认为,当前,最有可能支持西洋自由贸易政策的,就是英国、法兰西。因为,当前西洋为葡萄牙、荷兰所控制,英国和法兰西属于后起之秀,要在西洋活动,得看葡萄牙和荷兰的脸色。自由贸易政策,无异于向英国和法兰西打开了一个口子,为两国在西洋拓展势力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林纯鸿令姜淑让在英国提出海上自由贸易政策,用意非常简单,就是想提前激化英国、荷兰之间的矛盾,让荷兰趁着英国革命时,趁火打劫。荷兰与英国国力差不多,谁也无法吞掉对方,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战争旷日持久,给大明充足的时间经营西洋乃至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