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楚云能派兵出边墙直面鞑子,而且还把后路交给他,洪承畴当然没有反对的必要,遂令属下放开龙井关及墙子岭,让雄威军团北上。
孙应元知悉田楚云的计划后,正纳闷粮草从何而来时,忽然黄渤派人求见,说五千石粮草已经准备完善,就在宣府城中,让孙应元尽快派兵搬取。
孙应元大惊,派人一看,发现黄渤早就通过商人在宣府囤积了将近万石粮草。孙应元放下心来,令禁卫军团押送粮草向沽源靠近,等待张凤仪抵近沽源。
雄威军团穿越洪承畴的防线,显然在济尔哈朗的意料之外,猝不及防下,吃了大亏。待济尔哈朗醒过身来,派遣重兵围剿雄威军团时,雄威军团却与鞑子在崇山峻岭内兜圈。
雄威军团的前身雄威营,兵员来源于巴东的崇山峻岭中,有着良好的山地作战传统。后来雄威军团抵达仙霞关后,又时时展开山地战训练。而且,他们的统帅田楚信本就是长途奔袭和打运动战的高手。
鞑子如何是雄威军团的对手,在雄威军团营级建制的持续调动下,疲于奔命。雄威军团又创造了数次战机,给予鞑子毁灭性的打击。
济尔哈朗无法,只好令鳌拜和准塔暂时退兵,与边墙脱离了接触。
与此同时,张凤仪率领武卫军团,协同禁卫军团,互为犄角,越过沽源,从西边压来,隐隐有威胁鞑子后路之势。
济尔哈朗飞报皇太极,皇太极令济尔哈朗退兵。
自此,济尔哈朗将蓟辽周边抢掠一空后,迅速退回辽东。
鞑子退兵,算得上崇祯十五年的开门红,然而,朝堂之上一片愁云惨雾,没有丝毫庆贺的意思。
形势依然严峻。鞑子退兵后,雄威军团第一军、第二军回撤,分别停在了龙井关和墙子岭,第三军则驻扎在蓟州城外,没有挪窝的意思。
虎啸军团借遮护粮道之机,驻扎在香河、宝坻、三河等地。京师的百姓,甚至能隐隐约约听到虎啸军团的马嘶人吼。
朝廷当然可以下令下属军队进攻荆州军。姑且不论能否打得过,这帮军队是否听令还值得商榷。
也难怪朝廷会产生这样的怀疑,毕竟,这些军队前段时间没有接到朝廷命令,就与田楚云配合密切,还取得了不少的战功。
正当朝廷一筹莫展时,杨一仁再次提出了参军联席署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