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平叛也不知要将北伐的大计耽搁几年,童贯自然不情不愿,却又不能违抗圣旨,只能领兵南下。
童贯此人最是睚眦必报,梁山军南征北战,功勋赫赫,显然每一次大捷都活生生打在他童贯的脸上,于是这次南下,终于让他找到了打压梁山军的机会。
在润州之时,梁山军的队伍齐结一出,势如破竹,攻下了润州的要塞之后,童贯却突然让梁山军兵分两路,充当先锋,千里奔袭,为大军扫清障碍。
自己却在润州大开杀戒,杀死圣公军近乎一万人,用人头筑起五座京观,以彪炳他的战功。
润州的硬骨头都是梁山军啃下来的,却让他童贯去领了痛打落水狗的功劳,梁山军的弟兄们自然不服,可又不能违抗军令。
兵分两路的策略简直就是自寻死路,但宋江竟然没有任何异议,傻逼傻逼地就带着弟兄们上去送死。
直到今日,终于兵临杭州,弟兄们却早已死伤过半。
当童贯来到杭州,听说宋江带领诸多弟兄夜袭,杀了方杰,俘了方天定,心里又不太舒服了。
可宋江又排出最大的排场来欢迎这位宣帅,并将方天定押出来,以彰显童贯这个主帅的功勋,再次想将战功让给童贯,后者的心情才渐渐好了起来。
或许弟兄们并不理解宋江的所作所为,只觉得他已经成为了朝廷的狗腿子。
但宋江心里清楚,如果不让出这些,弟兄们绝对得不到善终,但他心里对招安一事却没有一丝的后悔,将之当成最忠义的一件事情。
只是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你越是百般忍让,对方便越是得寸进尺,有的时候,就必须要强硬一些。
梁山军之所以能够所向披靡,不正是凭靠着那一腔天不怕地不怕的热血吗。
然而宋江却因为接受了招安而洋洋得意,全然忘记了自我,天真的以为自己的表忠,一定会得到朝廷的肯定。
是的,官家确实会认可他宋江,但前提是,官家必须知晓他所作的一切努力。
在童贯这样的宦官面前,官家只能看到听到童贯等人希望他知道的东西,梁山军的功绩,到了官家那里,总会大打折扣,官家又如何明白你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