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页

根据苏牧的后世记忆,方腊的叛军在乌龙岭一役打败之后,便溃不成军,朝廷大军一路掩杀,最后连睦州都保不住,只能退守青溪,而后青溪陷落,只能退回帮源峒,围剿之下被擒,起事以失败告终。

当然了,大焱虽然类似大宋,但许多历史轨迹已经改变,甚至许多历史名人都没有出现,苏牧也不敢肯定事情会按照这样的剧本走下去。

但乌龙岭的地理战略位置是毋庸置疑的,此处乃关隘要塞之地,扼住睦州通往杭州的关节,也是伏击方腊叛军的最佳地点。

不过想要控制乌龙岭,还必须先布防富阳,避免被人绕后,埋伏打不成,被打一个反埋伏,那就得不偿失了。

童贯自然不会对苏牧言听计从,选择乌龙岭也是诸多将领监军乃至幕僚商议之后的结果,这些人可并不买苏牧的帐。

苏牧也知道,童贯万万不会再让自己出头,再者,他也只是仗着对整个平叛有了初步的预判,所提策略又是大势所趋,这才没有遭遇到反对。

大军出了杭州之后便加速行军,毕竟军情紧急,时间就是人命,一旦被方腊军率先占领了乌龙岭,他们就拥有了反扑杭州的底气。

哪怕反扑杭州不成,也有乌龙岭抵挡朝廷大军,他们则可以从容应对,而不需要惧怕朝廷大军的赶尽杀绝。

这一日就行军七十多里路,想象十数万人如此平推而来,能走那么长的路已经着实不易了。

到了夜间,童贯升帐议事,营帐内精英荟萃,诸将摩拳擦掌,仿佛胜利的果实已经唾手可得了,苏牧却有些心不在焉。

童贯是何等锐利的目光,当即察觉到身边的苏牧有些不上心,也不知是为了让他丢丑,还是为了提高苏牧的话语权,这位大宣帅突然开口道。

“苏宣赞,对明日的行军计划,你可有甚么要说的。”

果然,童贯这一开口,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苏牧的身上。

苏牧微微一愕,因为他也没想到童贯会问计于他,这个宣赞的身份,不过为了让童贯安心,为了履行两人之间的交易,提议占领乌龙岭,只不过是苏牧想坐实自己宣赞的这个位置罢了。

他心中确实有些顾虑,这一路急行军,大军竟然没有发现任何一个圣公军的斥候探子,甚至连暗哨都没遇到一个。

按说这是好事,说明乌龙岭并没有丢,如果圣公军占领乌龙岭,必定以乌龙岭为核心,四处撒开了斥候来刺探军情。

可他了解方七佛,圣公军即将反扑杭州的情报已经传出来很多天了,这段时间按说应该足够他们往乌龙岭这边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