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页

如今官家在南方平叛大捷的节骨眼上,赠予童贯手抄本兵书,是否暗示官家今后还需要用到童贯的打仗本事。

朝堂上的大人物从来都是知微见著的聪明人,官家此举是否暗示着,童贯北伐的提议,即将要付诸行动了。

当今官家生性温和宽容,喜欢修身养性,平素里也没有太大的架子,据说有一次官家发了一道中旨,还曾经被科道言官一众清流骂到哭。

君子可欺之以方,渐渐的,很多人便将官家的温和,当成了软弱可欺。

官家的宽容为大焱带来了无数的财富,国内风气开明,商业发达,经济实力已经登上世界最高峰,可武备落后,军队腐败却又使得大焱内忧外患,在军事上极为被动。

童贯虽然好大喜功,但确确实实打过几次大胜仗,在官家眼中也算是瑕不掩瑜,给他赚足了面子。

方腊这场起事虽然短暂,却踏断了南方的天柱,攻占六州五十二县,更是建国称帝,两浙路因战乱死伤百姓二百万之众,几乎要撼动大焱皇朝的根基。

好在这场叛乱终于被镇压了下来,五月末,方天定刚刚押解到东京不久,方腊身死的消息便通过八百里快报,传入汴京,人们奔走相告,可谓普天同庆。

而后又接连有捷报传来,方腊死后,叛军各部纷纷占地为王,大有死灰复燃的态势。

童贯派出刘光世、郭仲荀、姚平仲等,领兵分头镇压,台州仙居县贼首余道安从温州永嘉攻占了乐清县,很快就被镇压下来,叛军死伤无数。

又有义乌、寿昌以及越州等地的叛军兴风作浪,尽皆被大焱军剿灭,这些零星火种被扑灭之后,轰轰烈烈的方腊起义,终于以失败告终,大焱仿佛又迎来了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

方腊与方七佛授首伏诛,麾下大将或死或俘,大小头领投降者数以千百,叛军俘虏数万之众,牲口粮草辎重物资更是不可计数,方腊妻子邵氏带着小姑子方百花,儿子方毫、方书逃脱追捕,长子方天定等人一干重量级人物却已经被关押起来。

无论如何,对于大焱朝来说,这绝对是一场足以载入史书的大胜利。

可惜他们却忘记了,这些叛军都是大焱的人,死伤的百姓也都是自己人,因为战乱而荒芜的土地都是大焱的土地。

大焱再次延续了打内战如狼似虎,对付外敌却又软弱无力的风格,一面欢庆平叛大捷,一面淡忘在北面数万大军不低一千辽人的耻辱。

按说童贯作为主帅,应该是最开心的那个人,可他却如何都高兴不起来。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