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牛皮又是极其主要的军需物资,比如制造皮甲,制造盾牌,制造皮靴,甚至连储水的皮袋都用牛皮来缝制。
当时的朝廷对牛皮是实行管制政策的,甚至于民间缴纳赋税,都规定了每年要献上多少张牛皮才能够完成指标。
而北方民族不事农耕生产,他们对耕牛的需求并不是很大,牛羊只不过是他们的口粮罢了,所以他们对杀牛并没有太多的约束,便产生了很多的皮草。
他们就将这些皮草拿来进行贸易,向农耕的南人换取盐巴茶叶铁锅布匹之类的生活用品。
这就催生出了既原始又必须的商业链,而北地的汉人则成了交易的中转,慢慢演变成了向南北两地走私的行商族群。
燕青之所以乔装改扮,混入北地汉人的走私行商领域,自然是为了探听消息。
事实上,苏牧从密信之中解读出来的内容,正是跟一个姓萧的商人有关。
听到这个名字,苏牧和燕青很快就确定,这是个契丹人,因为他的名字太过奇特,而且在辽国,只有两种姓氏,要么姓萧,要么姓耶律。
是的,巅峰时期拥有百万人口的契丹人,全种族竟然只有两种姓氏。
而且他们严格保持着异姓通婚的风俗,也就是说,姓萧的只能与耶律通婚,而耶律也只能与姓萧的通婚。
当然了,这也只是契丹族内部的通婚,如果嫁娶了汉人或其他民族,那就另当别论了。
总之,当燕青看到密信上那个名叫萧神女的姓名,再联系密信用契丹文写成,加上郭正文和裴氏最近的反应,很快就能够确认,这个萧神女,应该是个契丹人。
扮成走私行商的燕青很快就来到了城西北的一处酒楼,这酒楼名唤玉江南,刚进得门口就闻到了羊肉的臊味和烈酒的清香。
虽说是烈酒,但其实也没有太烈,起码对于苏牧而言并不能算是烈酒。
在彼时,蒸酒技术还没有推广,市面上买卖的都是酿酒,度数没有想象中那么高,自然也烈不到哪里去。
苏牧就曾经将高度酒蒸馏技术的想法交给过苏瑜,不过不断受到战乱的影响,也不知道苏瑜进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