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页

思来想去,官家只有将注意力投到了那些致仕的老家伙们身上,这些老家伙拥有着极高的人望,即便已经致仕养老,但朝堂的影响力还在。

只要操控得当,挑一两个老古董出来坐镇后方,便能够保证后院的安稳,而这样的人物必须拥有着极其良好的人缘和风评,能够让文武集团双方都心服口服。

再看看曹顾的家世和履历,便会发现,官家的诸多考量,仿佛就像先射箭再画上靶子,完全就是为曹顾曹国公量身定做的。

所以对于无心再进入朝堂争斗的曹顾而言,官家这场宴请也是“筵无好筵会无好会”了。

一顿皇家饭吃下来,曹顾也是眉头紧蹙唉声叹气,虽然他已经考虑过官家对他的安排,但最后还是让他大吃了一惊。

他只记得官家最后对他说了一句话:“早些时候,朕已经让苏牧那小子上来了,眼下就住在驿馆,待朕召他一次,今后就让他在你手底下听用吧。”

曹顾虽然已经通过苏瑜,知晓了苏牧乃绣衣暗察的身份,可相对于他即将要担起的任务而言,仅仅只是一个苏牧,确实远远不够。

可官家却信心满满,他自然也不好多说什么,这个任务关系到帝国千秋万载的功德,干系到数十万军兵的生死,他甚至连拒绝的资格都没有。

谁能够想到,官家竟然会让曹顾加入到北伐大军之中,并分配到了种师道的西军之中,充当监军之职。

曹顾已经六十五岁,在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四岁的大焱来说,已经算是高龄的老寿星了,可充当监军便意味着要随军而行,总不能远隔千里,这还监个囊球的军。

让这么个老人北上监军,会不会暴毙在路上,能否顺利抵达燕地还是个问题。

早几个月前,童贯已经被任命为河北河东宣抚使,领兵十余万进行巡边,名义上虽然是巡边,实则已经是在做战前的最后准备。

童贯把持大焱军权将近二十年,官家也不会真的让一个死脑筋的硬颈文官去充当他的监军。

最后官家选择了蔡攸作为童贯大军的监军,这蔡攸名义上是副使,其实早已被童贯架空了权力。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蔡攸此人好色贪婪,童贯没动用太多手段就彻底拿下了这人,这位监军大人便留在了大名府享乐,竟然连跟着童贯大军北上的心思都没有了。

鉴于童贯的特殊身份,将曹顾安排在童贯身边是不可能的,而且官家本来就是想让曹顾接替童贯的角色,在前方能够凝聚军心,在后方能够让文臣不敢在后勤上搞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