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页

有人说第一花魁李师师一直钟爱苏牧的词作,作为汴京城色艺双绝的倾世佳人,李师师的席位是如何都省不掉的。

也有人说,周甫彦与蔡京走得近,更是得到官家的赏识,于情于理,都该作为汴京文坛的代表,获得一席之位。

也有人说王锦纶等一帮杭州故旧,无论与苏牧有什么龃龉,为何展现出苏大家的大度宽容,也是要请的。

甚至有人抛出更加大胆的猜想,当今官家钟爱诗词书画,甚至还给苏牧亲自题过文字,说不得会微服私访,若果真如此,那么这场盛宴,必将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

纵观历朝历代,天子微服私访的桥段从未间断过,因为天子是高高在上的真龙,寻常百姓根本无缘见到,所以对微服私访有着极度的渴求。

不过在技术层面来说,微服私访这种东西,并不太容易实现,更不可能成为烂大街的狗血剧情,大多都只是老百姓的一厢情愿罢了。

无论如何,盛宴还未开始,汴京就已经闹得满城风雨,许多人纷纷到驿馆去拜访,奈何传说中的苏三句已经不在了,不得不说这又是人生的一桩大憾事。

苏牧也是哭笑不得,因为此时他就在曹顾的国公府里头偷偷摸摸地住着呢。

快雪初晴,日光静好,曹顾精神矍铄,与苏牧对坐小酌,只不过无论是曹顾,亦或是苏牧,都没有太多的话语。

苏牧考虑的是该不该问,该怎么问,曹顾则在衡量该不该答,如何答,答到什么程度。

到了曹顾这种位置,一个文人的价值显得微乎其微,如果说因为苏牧的才名而宴请苏牧,提携苏牧,苏牧是如何都不相信的,因为他不是周甫彦,除了才子的身份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绣衣暗察身份。

曹顾自然也不是蔡京,他是懂得隐忍,韬光养晦几十年的老国公,深谙朝堂纵横之术,对局势一目了然,便如同将朝堂当棋盘的国手一般。

而自己帮助国公府找回巫花容,以及将蒙古王子交给曹顾的这两件事,前者说是恩情也没错,后者若深究起来,对曹顾而言,并非恩情,而是给他带来了一个大麻烦。

若没有蒙古王子的事情,曹顾如今又何必北上和稀泥,若为了酬谢巫花容之事,寻常家宴也就足够了,又何必大张旗鼓地去推波助澜。

事出反常必有妖,苏牧的心性和谋算并非寻常文人可比,再加上他见识过太多的内幕和真相,所以他心里很确定,曹顾的身上,绝对有自己一直追索的答案。

苏牧从未间断过对那铜钱组织的追查和推敲,细细回想起来,这个组织的出现,以及每每到关键时刻,总能看到铜钱的影子,让苏牧感觉到极度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