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远离了耶律大石和萧干的援军大部,他们被迫当了先锋,来安抚这个野心勃勃的辽东马贼头子,他们心中有怨气,有不安。
他们还要长途跋涉,不敢在路上逗留太久,甚至连风餐露宿都不敢超过两个时辰。
这一路上他们已经疲惫不堪,他们的战马已经口吐白沫。
寻常战马最多日行百里,那些六百里八百里加急,无非是用跑死驿马的代价,不断换马才能达到目的。
这百人骑队深知任务急迫而艰巨,又自认所选路线位于燕云十六州的腹地,应该不会遭遇伏击,便放开了手脚来赶路。
到了这里,他们的战马早已没有了太多的脚力,所以遭遇到伏击之后,他们一下子就被打懵了,以致于丧失了该有的判断力。
这看起来有些难以置信,但细细分析起来,却又合情合理,所以看似找死一般的四人阻击百人,其实经过张宪和岳飞的推敲之后,也并非必死之局。
这也是他们胆敢这么做的底气之一。
在战场之上,形势转瞬即逝,就看你有没有这样的眼光,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胜算和军机。
很庆幸的是,无论张宪还是岳飞,乃至于王贵徐庆,都看到了这一点。
这也得益于他们在先锋斥候团里头的不断打磨,也得益于苏牧不断在拓展他们的军事格局眼界。
然而百人团终究还是百人团,即便他们的战马已经没有太多脚力,人数优势实在太过巨大,前头被射落的骑士被战马拖着,四处乱突,阵型经过了短暂的慌乱之后,便有头目确认了偷袭的源头。
不远处的草甸高坡很快就成为了百人团的目标。
他们是先头部队,本来就想着偷偷前往涿州,若他们知晓那草甸高坡上只有区区三个人,说不定他们连看一眼都懒得看,牺牲几个人,留下几条尸体,其余人纵马而过,不加理会,张宪王贵徐庆三人是连一点办法都没有的。
可设身处地从他们的角度来思考,在不知道对方伏兵有多少的前提下,他们必须要排除掉这个威胁。
从箭矢的密度来看,其实他们很容易就能够猜出对方的规模来,但面对这样的大事,在没有确认的情况下,谁敢武断地下令,对敌人的袭击不予理会?
所以很快就有十几骑分了出来,从不同的方向,往草甸高坡这边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