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需要一个人头。”
杨再兴的话语很是平淡,但从他的表情之中可以看出淡淡的悲伤来,张宪露出果然如此的笑容来,将目光投向了苏牧。
苏牧只是轻叹了一声。
他早知道张宪是为了激怒杨再兴,因为张宪也看出了问题的所在,只是生怕杨再兴不够坚决,才让杨再兴主动提出来罢了。
一个杨再兴确实没有办法激怒平州守军,将守军都给引出来,但如果是一个杀死张钰的杨再兴呢?
平州方面都知道杨再兴会投降,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他们也知道杨再兴是个懂得感恩的人,杨再兴投降,他们可以忍受,但杨再兴卖主求荣,杀死张钰之后,还挑着张钰的人头在城下来叫阵,他们就绝对忍受不了!
张宪和苏牧都以为,杀死张钰,用张钰的人头来叫城,对于杨再兴而言,应该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为了坚定他留下来的决心,他们才逼着杨再兴自己提出这道计策。
但他们却并不知道,杨再兴也是个聪明人,他本就打算自己提出这个策略。
第一次力保张钰的性命,是为了报恩,是为了证明他不是一个卖主求荣,以怨报德的人。
但第二次却提出杀张钰,用张钰的人头来叫城,却是因为他已经投降,他已经不再是辽人的南面官,他是大焱北伐军的人,自然要为北伐军的大局着想。
无论如何,从他投降之后的那一刻开始,他与张钰之间的恩怨就一笔勾销了,他用替张钰求情,偿还了张钰对他的收留之恩,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任何的牵扯,已经划清了界限。
而当他挑起张钰的人头,率领着岳飞的五百精兵到平州城下之时,则已经足够说明,他对北伐军的态度了。
一前一后两个举动,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反复无常,但细细想来却又合情合理。
张宪和岳飞本以为杨再兴是个有勇无谋之人,事实上他们并不是信不过杨再兴,而是生怕他坏了苏牧的大计罢了。
今次韩世忠等人虽然借口掩杀幽州逃兵,才跟着苏牧过来,实则是在打擦边球,平州能够拿下,那就是千古奇功,拿不下就是天大的笑话,童贯和种师道想要趁机收拾他们,也无话可说。
所以对韩世忠等人而言,平州一战,只许胜不许败,他们又怎么敢将战局的关键,交到杨再兴这么一个有勇无谋的降将身上?
可当他挺身而出,并主动献策,用张钰的人头来叫城,打算引蛇出洞之时,他们都看到了杨再兴的另一面,高情商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