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页

中京城模仿了大焱都城汴梁城的布局,分外城、内城和皇城,大体上是个正方形,皇城里虽然没有老皇帝在住,但皇城区域内也住着许多辽国的王公贵族。

然而此时却是全城骚乱,王公贵族们拖家带口,在私兵的护卫之下,往北门而逃,却又被守军堵在北门的前面。

是的,大焱的军队已经在攻打大定府很多天,早在北伐军还未抵达大定府,这些狂妄自大的辽国军队还曾经出兵阻击,结果被岳飞韩世忠等人的骑兵杀得落花流水。

童贯终究不是纯粹的军人,他并没有打算要彻底征服大定府,所以他只围困了中京城的东西南三面,留着北门,以供辽国的贵族和军队逃走。

他的意思是将辽人赶出中京城,将他们吓跑就好,尽可能地避免血战,如果将四面城门都围死,那么辽人必定陷入绝地,只能够死战,到时候谁输谁赢还是两说之事。

北伐军倾巢而出,已经是孤注一掷,而且前提还是官家对此没有定议的情况之下进行的。

如果这一战失利了,他们会由千古功臣,变成千古罪人,即便是最疯狂的赌徒,也不一定敢押这一次宝。

所以童贯的谨小慎微,也得到了军中一些老将们的支持,至于岳飞韩世忠等青壮派,他们跟着苏牧一路往北打过来,势如破竹,早已知晓辽国内部水深火热,只不过是外强中干罢了,大定府虽然是辽中京,但只要奋力死战,必定能够大胜一场!

北伐军的军心士气早已今时不同往日,经历了这么多场胜利,虽说还不能说脱胎换骨,但战斗力早已比之前要强悍太多,眼下又是倾巢而出,三十万精兵围困大定府,万万没有失败的道理。

再说了,守城本来就是辽人的软肋,而以步军和攻城器械见长的大焱,完全就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此时童贯并步卒大阵上前,这些重甲步卒披着重达六十多斤的步人甲,全身上下除了一双眼睛,全部都覆盖在铁甲之下,披坚执锐,还有大盾顶在前头,不断往城墙方向前进。

无数的民夫和辅兵拖着沙袋,跟在步卒大阵的后头,而大后方的抛石车等攻城器械不断发射着,巨大的箭楼上,弓箭手们也在不断往城头泼洒箭雨,压得辽人守军根本抬不起头来。

以前因为没有战马,为了应对辽人的骑军,大焱不得不大力发展步卒,研究以步克骑的战法,而弓箭更是大焱人对付辽国骑兵的最得力手段。

而此时,弓箭和步军,这两样完全占优的东西,都让北伐军搬到了前线来,面对的却只是一心想要逃走的辽国贵族,战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是在用北伐军最大的长处,攻击辽人最软弱的时刻,真如童贯所想,若彻底封死北门,或许这将是一场死战,但现在的情形是,大焱人发疯了一般涌上来,辽人却是退缩了。

中京的守军数量堪比上京,可惜为了应对女真大军,很大一部分兵力早已被老皇帝抽调北上,不过让人扼腕的是,汇聚起来的七十万大军,最终还是败在了龙岩平原那一战之中。

眼下辽中京守军人数不多,北伐军又来势汹汹,他们将此战视为功盖千秋的一战,以致于诸多手段全部都施展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