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些地主们有何尝不明白,这些受灾的田地是他们的田地,受灾的流民都是他们的佃户,饿死了这些佃户,便再没人耕种他们的土地,甚至连将他们的田地从淤泥之中清理出来,都没人去做,难道要这些大老爷们一个个卷起裤腿下地干活?
每遇天灾人祸,便是这些农民倾家荡产卖儿鬻女的时候,他们平素的农田产出,除了缴纳赋税之外,也就勉强足够一家人的口粮所需,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收入。
风调雨顺也还好,若遇到战乱,朝廷加重赋税和摊派,又或者遇到天灾,颗粒无收,他们就只能将土地给卖掉,以求活命。
失去了土地的这些农户,只能被地主雇佣着,替地主们耕作,绝大部分的收成都要缴纳给地主,耕着曾经属于自己的土地,却仍旧养不活自己,只能给这些地主充当牛马和劳力。
所以地主们心里都很清楚这些农户的价值所在,对于赈济流民,他们也乐于发发善心,可这一次不同,他们即是买再多的土地,耕再多的粮食,也不过是为了财富,可这一次,王黼许诺的可是权势啊!
他们这些土大户再有钱也没有底蕴,民不如富,富却不如官,他们欺压农户,官员却常常欺压他们这些地主,如果有机会,谁不想弄个官来当?即便当不上官,能找个官员当后台靠山,谁会不乐意?
所以渐渐地这些土地主也就全部都打上了某些官员的烙印,甚至被当成势力范围,给朝中那些大佬们划分成一个个区域。
这些都已经是不宣之秘了,也正因此,在背后的官员指示之下,他们又岂敢开仓放粮来赈灾?
苏瑜也是费尽口舌,一字一句都戳中这些大户的软肋,可这些大户却默契十足地选择拒绝,这就让苏瑜察觉到不妙了。
当苏瑜将形势都告诉苏牧之后,兄弟两人也是沉默了许久,想着如何都要拿出一个反制的方案来,否则这河北大地的老百姓,可就真要受苦受难了。
第596章 骨鲠
人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除了状元之外,还有榜眼和探花,各行各业都分个三六九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不外如是。
苏瑜来到大名府也考察了多日,对控扼大名府方圆囤粮的大户也有了基本的了解。
大名府高家算是最大的地主,即便在河北东路,都是闷声发大财的执牛耳者,范氏家族紧随其后,虽然无法平分秋色,但范氏还算公道仁慈,无论对待同行还是佃农,都极其宽容,口碑比高家要好很多。
当然了,口碑不是衡量评定的唯一标准,但无论如何,即使他范家只是为了做表面功夫,也实实在在付出过,比如今次水患,范家就是第一个站出来配合官府赈灾的,可惜王黼到来之后,范家也偃旗息鼓了。
苏瑜和苏牧兄弟俩夜谈了一番,皆认为打压第一,不如提拔第二,也就是说,与其拿高家来杀鸡儆猴,倒不如把范氏立为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