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页

老百姓彻底呆住了,他们如何都想不到,堂堂父母官,竟然自己背着草袋,他可是读书人,他可是文官,他本可以高坐明堂,动动笔杆子和嘴皮子就好了,可他却深入民间,为赈灾奔走,整个大名府都流传着关于苏瑜的事迹和传说。

而现在,这个瘦弱斯文儒雅的苏瑜,堂堂河北东路副转运使,竟然亲自做起了贱役!

官兵们沉默了,老百姓沉默了。

他们看着苏瑜艰难地扛着那一草袋的石灰,看着石灰撒满他那洗得发白的便服,这些可是生石灰,汗水将生石灰发开,苏瑜的脖颈和脸庞很快就烧得通红一片!

苏瑜默默地走着,直到被一个人挡住了去路。

他的眉头紧皱,难道自己都做到这个地步了,仍旧无法得到这些人的认同吗?

他抬起头来,看到一个须发花白的老者,满身风尘与泥泞,脚下的草鞋早已破烂,身上的衣服也是赃物不堪,但却掩盖不住他眼中的睿智和尊威。

那老者看了苏瑜一会儿,便拄着自己的手杖,走到了苏瑜的身边,将草袋分过去了一般。

“谢谢。”

苏瑜心头温暖,那一刻眼眶都差点湿润了,在他的印象之中,老人都应该比较古板守旧,应该是最反对他的一批人,但又能够起到表率作用,能够得到这位耆老的认可和帮助,他是真心感动。

两人走了几步,心情好转的苏瑜也是随口问道:“敢问老丈名讳?”

那老人带着几分敬意,朝他低声答道:“老夫姓李,李纲,李伯纪。”

沉默的人流分开一条道,一老一少,就这么背着生石灰走过,留下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仿佛史书竹简上的铁划银钩。

第635章 大名府的快马

在来大名府之前,李纲就已经无数次听说过苏瑜这个年轻人,无论是从最初杭州之乱时,在长生观前刻下红名长生碑,还是后来横空出世入主市舶司,甚至眼下的河北京东等地的灾荒。

人都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又说盛名之下无虚士,李纲来到了大名府并微服私访之后,便听到越来越多关于苏瑜的种种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