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亲自到前方看看。”最后冒顿只是丢下这么一句话,在匈奴一些部落首领的嘲笑声中,在头曼用手捂着脸低声不知道呢喃什么的场景下,冒顿带人走了。

距离匈奴人不到三十里的南边,蒙恬所在的榆林,这里因为后续的援军到来又屯兵了三万。

后续赶来的秦军已经不如之前的士卒精壮,三万之中白发苍苍的有之,看上去约是只有十二三岁的更多。

蒙恬在看到新的援军老弱居多的时候只问率军前来的内史腾一句话,那就是中原战况怎么样了。

内史腾是灭韩的那位秦国大将,他的姓氏不是“内”也不是“史”更加不是“内史”。他其实是赵氏赢姓,名为腾,会有内史腾的全称是因为他曾经当过内史郡……既是秦国直隶郡的郡守。

主持北疆战事的蒙恬那么问有相当多的含义,那是只有知情人才能回答得出来的。

恰好内史腾就属于“知情人”的那一部分,他知道蒙恬是在问始皇帝的病情怎么样,扶苏有没有顺利接手中原军团的指挥权,列国(齐燕赵)那边的政治环境,南边的吕哲又是个什么情况。

内史腾用很简短的语言道出始皇帝的病情,简短到只有“崩即”二字,然后用稍微多的词汇来告诉蒙恬扶苏得到了徐岩的效忠,列国和吕哲那边却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得完的了。

“驾崩在即”这个信息让蒙恬的脸色变得无比阴沉,听到扶苏得到中原军团的效忠之后脸色才算是好看了一些。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有关联性的,始皇帝即将驾崩,扶苏能够得到中原军团数十万将士的效忠意味着有了坚强的武力支持,列国和吕哲那边却是关乎到扶苏登基之后的邦交环境。

秦国艰难,但是艰难也是有一个限度,秦现在所面临的环境比秦孝公那时候其实并不困难到哪里去,唯一能使得秦国灭亡的不是外敌有多么的强大,是始皇帝驾崩之后扶苏能不能顺利登基。

现在中原军团已经效忠扶苏,北疆的长城军团也是扶苏坚强的后盾,那么国内因为始皇帝驾崩可能出现的夺嫡争位是不会爆发了。

蒙恬确认这一点后才将内史腾请进自己的大帐,他需要好好了解中原列国的动向,也该知道吕哲现在在干什么。

不是看不起齐、燕、赵三国,蒙恬是真的认为只要秦国不内乱,这些刚刚复立不足三年的国家根本就难以威胁到秦国的国祚。

事实上差不多也是这样,每一次秦国对上列国,除非是秦国自己内部混乱,不然爆发战争的时候压根就没有输过。

哪怕是保证完整性的列国对上秦国,依靠合纵都干不过秦国。刚刚复立的列国,她们至多至多也就是牵绊一下秦国的脚步,想要歼灭中原军团近七十万部队……有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