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页

张济道:“事不可为,本将欲降之。”

李催一惊。

张济继续道:“那张辽虽然诛杀董公,但至少还是与我等共事已久,想来不会赶尽杀绝,若是能与之交好,也算是得了朝廷的肯定,日后再也不必担惊受怕了。”

李催却是想了想后,反对道:“只怕他张辽无情无义,想要取我二人项上人头方才罢休。”

想起惨死张辽手中的丁原,董卓,二人都是有些心寒,但若是不降难道真的以一城之力对抗下去吗?想来这是不现实的。

李催这才道:“降便降了,但不可如此轻易的投降。”

“稚然的意思是……?”

李催解释道:“若我等如此轻易的就降了朝廷,只怕他们以为我二人可欺,日后说不定还是一死,不如狠狠打击张辽军让那些朝中的大臣知道我们厉害然后主动上表请降,这样便无事了。”

张济,李催二人久在朝中,自然熟悉那些朝堂中百官的嘴脸,因而将他们看得一清二楚,提出的计谋也是极为恰当,不是自己求朝廷原谅,而是朝廷反过来求他们。

张济思前想后,终是下定决心,便道:“好,便依了稚然之言,我令我侄儿张绣率一万人马与你前去同守武关。”

武关虽比不得虎牢关,函谷关,潼关那般出名,但也是一座雄关,故而在此设下人马但却可以占得地理优势,不惧张辽。

李催起身道:“如此事不宜迟,我便去了。”

张济感言道:“保重。”

第五十五章:杀朱儁以安贼心,入洛阳以立霸业

虽然张济等人打得好算盘,但还是小看了张辽对于这次行军的决心,只用了二十天,在张辽的事事亲为下,利用内应李催的侄子胡封的帮助下占据武关,诛杀李催,但却明智放过了张绣,令其完好无损的回到宛城。之后张济在张绣的说服下终于是选择了投降,张辽得以领兵入驻宛城,得兵六万,随后令张绣守宜阳,张济副将守武关,将其兵力分散,又以朝廷的名义与襄阳的汉室宗亲刘表结盟,开始崭露头角。

这边张辽这只猛虎慢慢展露着他那隐藏许久的獠牙,准备抒发心中雄志,绝不愿输与吕布等人,但是对于正至羸弱的汉室来说却是一次不大不小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