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页

司马懿这才醒悟,急忙道:“父亲……”

司马防笑道:“无妨,不过是实言罢了。仲达,我司马家族在此存在百年,所依者便是审时度势,从未下错一步棋,如今这一代中也只能交给你与伯达。”

司马懿道:“父亲正值壮年,何必说出此等话语?”

司马防深深看了司马懿一眼,对其言道:“为父准备到邺城去,既然只是你兄长一人还不足以让吕布信任,那么再加上我这一副老骨头,想来总是足够了。”

如果司马家的家主也是到了吕布的控制下,那么先前谋划王匡的司马家族势必可以让吕布放松警惕,以免让他觉得日后会像对王匡那般对待吕布。

只是这边司马父子想的活络,其实对于吕布来说只是纯粹的想要招募下司马懿这个他认为在汉末军事能力最为出众的人才引为臂助罢了,若是让吕布知道自己的一番求贤若渴成了他们父子的一夜未睡的原因,却不知作何感想。

在晋阳,吕布大赏群臣,保有了原来的并州故吏,对百姓也是毫发不伤,除此之外,更是将军中大批因为战事需要而招募而来的兵马遣散,让他们得以回家与亲人相聚,这个举动一下子的抓住了并州百姓的心,也为日后的治理提供了相对安稳的环境。

虽然逃往西河郡的高干,联合西河太守王凌继续顽抗,但是对吕布来说他们已经算不上什么问题了,所以只是令在这次并州之战表现极为出色的赵云,夏侯兰二将,连同上党郡降将韩暹,秦仪等人驻守扬城,伺机而动。令吕布在意的是,居然从军中还听到徐晃之名,得义兄高顺推荐,徐晃暂时归于高顺所用,继续留在上党郡,日后再作打算。

而此时偏据一地的高干自然不会奢望吕布会放过他,所以极力鼓动王凌一方面求助洛阳,一方面去联系匈奴人。这是高干狗急跳墙的办法,在他看来,得到北方三州的吕布已经不是一般热您能够搬倒的了,他自然更加不能,所以要想重新夺回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必须要有足够大的力量,而现在唯一的办法也许就是境外的匈奴部落。

不管吕布如何英勇,总不可能比得过汉武帝吧,他手下的国力也势必不能与匈奴抗衡,而且让匈奴人与吕布斗个两败俱伤,其后他高干不但能取代吕布,而且若是得到机会再收拾一番匈奴人,这声望可就鼎盛了。

不知道高干想的是太过理想化,已经有些痴人说梦的意思,还是真的没有其他办法而想,反正他对王凌全盘说出他的想法:若要击败吕布,必须得到匈奴的帮助。

西河太守王凌可是朝廷王允王司徒的侄儿,虽然在外占地为王,但是骨子里可还是汉臣。这么多年来,死在匈奴人手上的汉人可是不计其数,身为汉臣的王凌自然绝不会答应。

于是在数次劝说无果的情况下,高干终于做出他来到西河郡的第一个错误的决定,准备用武力抢夺王凌的势力,而这也意味着他将失去王允的支持,也就是朝廷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偏向吕布。

王凌虽然猝不及防,但是自己在西河郡经营多年,还是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使其得以安全的逃过高干的毒手而前往太原郡投靠吕布,并述说了高干的计划。

其后,到达西河郡的高干终于还是做出他人生中最为错误的一个选择:向匈奴请求出兵。

不管吕布与高干,与王匡之间怎么争夺,但那都只是内部的争斗,而那匈奴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恶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