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页

阎象当即献上一计:“陛下之言大善,陈旭军来得匆忙,没有携带太多粮草辎重,城中粮草必定不能坚持许久。”

“其实我军完全可以仗着兵力优势,在襄城的四个城门外面构建营寨,无需出战,只要挡住城中守军撤退的道路。不出旬日,城中必会因为缺粮不战自溃。”

“若那陈旭想要不被饿死,只能攻打我方营寨进行突围。那个时候,他们失去了城墙作为依托,我等却可以仗着坚固的营寨,将陈军挡在外面。”

“如此一来,襄城之中又无粮草,他们又无法突围。那陈旭不投降陛下的话,就只剩下死路一条了。”

阎象的这条计策不可谓不狠毒,完全绝了城中守军的生路。但是想要实行这条计策,也有很多先决条件。

其一,城外的军队要远远多于城中守军,这样才能分立四个营寨,而不怕被城中守军一一攻破。

其二,城中存粮不多。不然的话,没有将城内粮草耗尽,反倒会把自己的粮草消耗一空。

其三,要确定攻城方的粮草,能够比城中守军支撑的时间更长。

可以说,眼下的三个条件,袁术军完全都满足。是以袁术听闻阎象的计策以后,顿时眼睛一亮。

他可不像文昭那样,对于治下百姓极为看重,不肯因为战争征调百姓的口粮。不然的话,陈旭未尝不能集结十万大军。

袁术出身名门望族,对于百姓有种先天的优越性。他这次征集三十万大军出征,根本不管治下百姓的死活,几乎将境内粮草搜刮一空。

因此,哪怕他麾下兵卒众多,亦是能够坚持两个月的时间。

袁术采纳阎象的计策,就开始让人星夜构建营寨。随着袁术的一声令下,所有袁军再次行动了起来。

他们在襄城的四个城门外面立下营寨,完全堵死了陈军突围的道路。只要陈军打开城门,必定会惊动外面的袁术军。

哪怕分立四个营寨,每个营寨也有七万多人。再加上他们占据营寨优势,急切之间纵然陈军倾巢出动,也休想攻入寨中。

次日凌晨,当斥候将袁军的动向告知文昭以后,文昭当即大惊失色。若是袁军果真打定主意困死襄城,城中的军民,早晚必会因为缺粮不战自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