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页

不得不说,文昭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对于很多古史、典故都不太理解,自然不知道“张良刺秦”的典故。

阳武县令颇为机灵,看到自家主公的样子,就知道他并不知晓这个典故。为了不上他难堪,当即开始叙述这个典故。

原来,张良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张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宰相。父亲张平,亦继任韩国两朝的宰相。

至张良时代,韩国已逐渐衰落。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

故此,张良一直心存亡国亡家之恨,并且致力于推翻秦朝。

张良先到东方拜见仓海君,共同制定刺杀秦始皇的计划。

哪怕他的弟弟不幸死去,张良也没有花钱将其下葬,反而散尽家资找到一个大力士,为他打制一只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然后差人打探秦始皇东巡行踪。

张良打听到消息,确定秦始皇会经过博浪沙以后,就与大力士埋伏在附近。

秦始皇的车队果真经过此地,但所有车辇全为四驾,张良分不清哪一辆是秦始皇的座驾。只看到车队最中间的那辆车,极度奢华。

于是乎,张良指挥大力士以大铁锤击向该车。

一百二十斤斤的大铁锤,将乘车者全部击毙倒地,张良趁乱钻入芦苇丛中,逃离现场。而张良找到的那个大力士,却被秦军杀死。

然而,被大力士击毙命者为副车。秦始皇因多次遇刺,早有预防准备,所有车辇全部四驾,时常换乘座驾,张良自然很难判断哪辆车中是秦始皇。

秦始皇幸免于难,当即龙颜大怒,下令全国缉捕刺客。然而大力士已经被杀,又不知道另一位刺客是谁,后来只得不了了之。

博浪沙,也因此闻名天下。后世诗人以博浪沙为题材,所做的有名诗词都不下四十首。

然而,文昭毕竟对于这些诗词不太熟悉,故此听着博浪沙的地名有些耳熟,却也没有想起博浪沙的事迹。

听完县令的叙述以后,文昭才恍然大悟。他凝望着博浪沙这个地方,却久久未语。

后人说起博浪沙,大多都惊叹张良对于故国的忠诚,对于张良敢于与暴秦作斗争而大声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