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页

韩猛性急,当即说道:“这又不行,那有不成,你说该怎么办?”

高干知道韩猛性子急躁,倒也没有对他不敬的话感到不满,只是说道:“贼众我寡,况且主公又率领大军远征,吾不得不慎重再三啊。”

岑璧揣摩了一阵高干的心思,眼珠一转说道:“既然如此,我等不妨死守城池,而后派遣使者向主公求援。”

高干捋了捋胡须,微微颔首,说道:“此计大妙!传令下去:无论贼军如何挑衅、叫阵,都不可出城迎战,如有不遵军令者,立斩不饶!”

其实一开始,高干就打算死守陈留。

高干之所以召集众人议事,也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免得其余诸将说他独断专横。既然岑璧如此识趣,能够揣摩到自己的心思,高干自然要趁机敲定防守战略。

听见高干的命令,韩猛虽然心中不满,却也不敢违背军令。毕竟,高干不仅是陈留太守,更是袁绍的外甥,深得袁绍器重。

历史上的高干,甚至被袁绍封为并州牧,总领一州军政大事。这种荣宠,比起袁绍的几个儿子也不相上下。

韩猛为人虽然粗犷少谋,却也不愿轻易得罪高干。故此,他纵然心中不满,也没有再说什么。

议事完毕以后,高干就派遣使者北上,星夜兼程前往冀州求援。他自己却是发动城中士卒、百姓,开始加固城墙,准备守城所需用的物资。

除此之外,他还开始征召义军,帮忙守城。

第536章 高氏兄弟

也许在历史上,高干只是一个酱油货色。其实不止是高干,就连袁绍自己也是个高级酱油男,他的存在几乎就是为了成就曹操的威名。

很自然的,那些跟随袁绍绝大多数的文武,也因为有个酱油主公,在历史上变成了酱油党。

然而事实上,就连袁术这个被历史无比贬低的诸侯,也有他的过人之处。更何况是以庶出身份,雄踞北方四郡,差点灭掉曹操的袁绍?

然而,历史往往都是由胜利者所书写。对于失败者,人们会绞尽脑汁找出许多论点,断言这个人必然失败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