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页

“名声当然要,不过利益也得要。”杨承祖笑了笑“所以这次出来收租子的是我,而不是王府的直系子弟。我先把赋税收上来,然后呢,王府的人再出面,宣布一下,这些坏事都是我做的,并非王府的授意。再宣布一下减免一些人的债务,或者再押着我打一顿杖,宣布罚俸啊,降职什么的。百姓么,具体的细节不会知道,他们只会知道王府确实是好的,我是奸的。王府的名声不会变差,利益也不会受到损失,你看这生意多好?再说眼下这个时候,名声差点,真的不是坏事。”

“仪正,你这说的似乎不是圣人之道,而是权术?”

“没错,就是权术。这些东西,那些教书先生可不会教给你们,就连王府里的世子也未必学的到,可是要想当好一个王爷,学一百句圣人之言,也没有学一点权术有用,记住这点,有好处的。”

蒋大郎听着杨承祖的分说,眼睛越发的亮了“仪正,如果权术那么有用,为什么夫子们教书时都不教呢?夫子们讲课时,只会讲圣人之学,讲教化,但绝对不会讲权术。世子殿下那边,是不是才能学权术?”

“一样,世子和你没什么区别,都只能学圣人之学。因为夫子们并不希望你们懂得权术,当然,也有些夫子自己,同样未必懂得权术。读书读坏了脑壳的人,也是有的。”

“那你是说,那些圣人之言,是没用的?”

“我从没那么说过,圣人之言当然有用,不过是分谁对什么人有用。如果你是圣人,我也是圣人,那么教化啊,德行啊,这些东西就有用了。我要名声,你也要名声,大家做事就得守着点底线,这时候你用那些规矩教化来用,我就要听。可是天下又有几个圣人?大多数人需要守的,是规矩。而规矩,是要靠力量,才能维系的。用力量维系推行的规矩,就注定不是适用在圣人身上的,也就注定不是永远光明正大。”

“世上本来就没有两全之法,既想要王府开心,又想要那些庄头佃户也开心,这是不可能的。圣人之学,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最后就只能屈王府而就佃户。说起来,也不算就了佃户,而是屈了王府,肥了那些庄头,这种生意,不能做的。这也不叫做好事,只叫助纣为虐。而权术,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只要有人背锅就好了。读书人希望维系圣人之学,这也不是坏事,如果有朝一日,真能像他们说的那样,人人都知道礼仪,懂得荣辱,自觉的遵纪守法,那就最好不过了。不过这个太远,眼下根本做不到,现在需要的,就是得让他们明白,违反了规矩,对王府不够忠心,就要受到惩罚。”

第三百五十二章 一拳开(四)

蒋大郎点点头,默然不语,似乎还在回味着杨承祖说的话。队伍已经出了城接近了王庄的范围,安陆十之七八的良田都在南部,兴王府的田庄也不例外。他们现在去的,乃是兴王名下庄园里,最大的一处。庄头姓祝,说起来与王府还能沾点亲戚。

兴王妃蒋氏的内侄蒋国栋,抬举了祝庄头的女儿做妾,虽然这关系有点远,可是不管怎么说,他也能算是王府的姻亲。有了这个关系在,他这个庄头比起其他庄头,腰板总是更硬几分。

“几次到府上来求告,就是这祝广祝庄头挑头,老货仗着有点八杆子打不到的关系,真拿自己当了亲戚了。王妃看在自己家的份上,见了他两回,他就跪在地上哭,说如何活不下去。下面的人到了他的庄上,还被他打伤过,他多半是把田庄当成自己的产业了,忘了这田地是王府的。”

陆炳恨恨不平的为杨承祖做着介绍,显然他也是把这祝庄头恨到了骨子里。前面负责探路的人已经回来禀报,说祝家那面得到了消息,带了不少人出来,不知道是不是要械斗。

一听说械斗两字,蒋大郎的眼睛里明显露出了光芒,兴奋地说道:“要打?真的要打架了?仪正,有没有把握打的赢?”

“把握这种事,没打过怎么知道,不过我有把握,这架打不起来。走,跟我过去看看。”等他们来到队伍前面,见对面已经来了不少青壮子弟,手中拿着锄头、棍棒等物件,看人数似乎比他们这边的人,还要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