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页

“留下仪仗,那有什么意思?许洋杀人破镇,是在打我的脸,我若是躲回杭州,不等于说我怕他,那朝廷的面子就没了。我不能丢了朝廷的人,不能坍光万岁的台!我和我的女人就在这里等着,看看许洋有什么本事能奈何我?至于安全么,有你这个诸葛亮在,我什么都不在乎。”

在东南士绅的奔走呼吁下,援兵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新军粮丰饷厚,待遇比军卫高的多。这种时候,肯定是要让新军打前锋,沿海县城、卫所,都要求朝廷派新军前来抵挡倭寇。即使是钦差杨承祖也在这种呼声中,不得不抽出自己手下一部人马,前往助防,三分之一的兵力就这么离城而去。

城外军营中,一名昔日台勇中的头目,如今却在夫子营内当一名苦力头。军营之中夫子的差使最累,所得也最少,可是稍有怠惰,就是一阵鞭子下来,由不得他不勤快。

一名昔日部下如同幽灵般出现在他身边,轻轻拉了下他的衣服,小声嘀咕了几句,这名头目的脸上一喜,转头又将这个消息向下传。这些消息的文字简单,不过内容却足以惊天动地“杀新军,迎许洋。”

第七百七十九章 破军(一)

十数日后,奉化城外,天气渐寒,零星的雪花从空中飘落,码头上的人极少,船只也不多。一支船队在码头靠岸,百余名精壮汉子组成的商队,顶着冰冷的雨雪将船上带的货物七手八脚搬运下来,放上了推车。

由于倭寇的袭扰,奉化这一带倭警频传,戒备森严的很。城门处官军持矛肃立,盘查着来往行人,如果有人想要携带武器入城,都会被拒绝或是收缴。这种沿海城市,对于商队还是比较友好,见这些人过来,带队的军官笑着迎上去“你们是哪里来的商队,贩的什么货?眼下兵荒马乱,路上可曾听说什么海盗的消息?”

商队里,一名三十出头的大汉忙上前施礼“军爷,小人是个小买卖人,从福建带了茶叶到宁波,杨记不是在收茶叶么,我们就是去交货的。路上倒是听说了有海盗,不过我们这条航路是走熟的,人头熟,路也熟,顺风顺水,没让海盗发现。”

“茶叶?那好,打开箱子看一看,检查一下就放行。还有,你们既然是贩茶的,可拿着茶引?”

那商人看了看天空中飘落的雨滴,面露为难之色“这天气检查?要是茶叶进了水,只怕杨记不收,军爷请行个方便。我们是绍兴府徐老爷家的门下茶农,这次做生意,也是徐家的五总管带队。他老人家先到宁波去打前站了,不在队伍里,否则就让他跟您搭句话了。再说这茶叶是杨记要的,还请行个方便。”

边说话,这名商人边悄悄的送上了两锭十两元宝,那军官将银子捏在手里,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原来是这样,徐老爷家的人啊,又有杨记的面子,那就没什么问题了,赶快过去。对了,你们身上没兵器吧?现在为了防盗,朝廷有命令,兵器不许入城。如果你们有兵器就交给我,等出城时再发还。”

“军爷说的哪里话,我们这商队人虽然多,可是哪敢带兵器。遇到盗贼,也是靠扁担招呼,扁担总不能也算兵器收缴了吧?”两边打了个哈哈,这支商队就顺利的进了城,有人领着,一路来到城西的一处客栈。还不等到客栈时,就见路边一处新开的茶楼人头攒动,从里面还传出锣鼓胡琴之声。

“这戏真好听,角也好看,功夫俊,人更俊呢。要是能讨回家去做小老婆,就是几百两银子我也认了。”两名在外面排队的商人,小声的嘀咕着,商队里有些大汉就忍不住探头朝戏楼那边看过去,不过又被身边的人打了一巴掌。

等到进了客栈,早有人号好了房子,这帮人摘了斗笠、蓑衣,胡乱找地方烤着火。上房里,一个四十开外的光头大汉,大马金刀坐在主位,抓起茶碗喝了口水,随手就将碗一丢。

“这帮官兵倒是很有模有样的盘查,不过那有什么用,难道他们盘查,就能防的住我李七了?当初福建按察司的监狱那么结实,我还不是来去自如?我就说过,官兵压根就不用怕,我们这里两百多人,就算真的讲打,也可以把这里打下来。告诉儿郎们,抓紧时间吃东西,休息休息,等到封泰安那边的接头人来了,我们就动手。”

那名方才与军官对话的汉子,这时改在下首相陪,听完头领吩咐,赔笑道:“七爷神威盖世,小小的奉化,不堪一击。不知道封员外的人几时能来啊,这个……左右无事,小弟想要到方才那戏楼那边去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