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页

直到用过午膳之后,嘉靖天子才从前殿回来,他已经从太监那里得到母亲脱离危险的消息,情绪上好了很多。等到杨承祖将调查结果汇报之后,嘉靖点点头:

“果然如此,朕早就说,这老刁妇不是什么好人。起了火之后,只顾着自己逃,却没想过通知母后,累得母后受此大难。那个什么张华,是一定不能留的,还有那个张文丰,简直是斯文败类,也不要让他活着走出诏狱。恩,还有,就是张延龄,张鹤龄。老刁妇不是护持着自己两个兄弟么,朕要她亲眼看着两个兄弟去死,大哥,这事能做到么?”

“臣尽力而为,比起这个来,眼下倒是有一个好办法,可以为太后先出一口气。这次慈庆宫出了事,太后又遇险,总算化险为夷,宫里也该庆祝庆祝,为太后办台大戏。到时候,叫张氏过来看一看,戏文,保证精彩的很。”

嘉靖哈哈一笑“大哥,朕就知道你是有办法的,就按你说的办,这出戏,一定要办的漂亮些。今天在前殿,有些人出来,说什么天人感应之类的废话,朕强压着火,没把他们处理了。大明那么大,如果连起一把火都要说朝有奸臣,这朝堂里,怕是就剩不下一个大臣了。这种鬼话,朕不会相信,也不准备由着他们的性子,继续胡说下去,你想想办法,让这些言官,闭嘴。”

第九百六十二章 科道互查(二)

杨承祖手中捏着那个帐本,又从宗玉子那里,得到了不少东南豪门,与海盗之间往来的书信。他现在执掌厂卫,位高权重,这些东西拿出来,完全可以把某些人抓到诏狱里先关上一段日子再说。

与之前的江彬不同,江彬出身军伍,更在意的是部队儿郎,对于这些番子或是缇骑的力量并不看重,也不怎么在意探人阴私拿人把柄的事。他靠的是正德的圣眷,而不是道理,遇到问题,就摆明车马打上门去,一力降十会,也没人能把他怎么样。

杨承祖却没有这种边军出身的人那种粗豪气,他做事,更喜欢用阴招,对于情治机关的运用,也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的见识。他没做过类似的工作,可终归是看过不少这方面的东西,当大明两大情治机构都被他抓到手中后,沉寂多时的厂卫,就焕发了全新的活力。

必须说明的是,这两个机构都是对内而不对外,并不承担搜集外敌情报的任务。包括锦衣卫各千户所里,也没有驻外机构设置,其设计之初,就是用来钳制百官,作为天子耳目使用的。杨承祖现在对于机构的作用,也是放在这方面,通过收买,安插耳目等方式,在各大臣家里,布置自己的力量。

搜集文武大员的阴私,监视其言行,抓到把柄,然后以把柄为要挟,进行利益上的交换,才是他所推崇的处事之道。像是那些帐本和把柄,在他手上往往就能变成真金白银,乃至于重要职位上的空缺,然后把合适的人放上去。

可是这种资源并非人臣所能轻用之物,如果让天子觉得,满朝文武都可能受杨承祖节制,那也是死无葬身之地的事。所以他虽然控制了这种资源,也有了对应的实力,但是表面上,他还是要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就算是被官员弹劾,也要装出无力反抗的模样,任人攻击,只有等到万岁发话,他才敢动手。

嘉靖道:“今天,兵科给事中王启年上了道本,倒是有点意思,提议复套。这算是最近的奏折里,最有意思的一份奏章了。朕听大哥的举荐,起复杨一清做三边总督,干了一年多,倒是很不错。三边军储,马政,都搞的有声有色,北虏在三边那里也没闹出什么动静来。现在据说兵政钱粮,都弄的不错,王启年那帮人提议收复河套旧地,倒是个好事,大哥以为如何?”

“臣以为,此事需要慎重。如果臣所料不差,万岁若是准了此本,他们就要建议,以五营新军为主干赴边,收复疆土。归根到底,还是不希望这些人马,掌握在万岁手里。”

“大哥,说的好。虽然人不在朝堂,但是对他们的想法,猜的分毫不差,真乃朕之智囊。”嘉靖满意的称赞:

“朕说这奏折有意思,就有意思在这一点,那些人,果然跟大哥分析的一样,就是看新军不顺眼。先是瞒着朕,卡新军的钱粮供应,现在又借着收复疆土的旗号,要让新军去三边杀敌。套是要复的,新军,却不能动。朕的意思是,徐徐图之,先用几年时间积蓄钱粮,训练士卒。等到养成气力之后,再去收复河套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