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秉用、桂子实,你们两人也是饱读圣贤书的进士科甲,为什么现在不规劝君王回归正路,反倒屈意逢迎,荒废礼法,你们的风骨臣节,都到哪里去了?明明已经被赶到了南京,现在又到京师来,难道要万岁一错再错么?”
一名声音洪亮的翰林,忽然冲到路当中,挡在三人面前,大声的质问,按照约定,只要这两人一停下来与他舌辩,其他人就可以立刻扑上来,将两人围杀当场。这名翰林声如洪钟,底气十足,声若黄钟大吕。
就在他说完这句话之后,对面的三人并没有停下来,反倒是加快了脚步,他刚想要继续发问,却见杨承祖做了一个抬腿的动作,还不等他做出反应,一只官靴的靴底,在他的面前以飞快的速度无限放大,直到充满了他整个视线。
一声闷哼,人已经向后飞出去,这名担任阻挠者的翰林,还没等把想好的言辞都说出来,就已经失去了战斗力。杨承祖一脚踢倒这名翰林后,忽然扯开脖子大叫起来“有人在左顺门袭杀大臣,二公快进门去,这里交给我!”
张、桂两人,仿佛被人在背上猛的抽了一鞭子,先是向空中做了个跳跃的动作,随后就以一种难以想象的速度,向前疾奔。这两人的年纪都不小了,身上宽袍大袖,很难想象,他们居然能跑出这种高速。那些伏击的翰林,因为出师不利,暂时的一愣,随后惊讶的发现,自己要扑杀的目标,居然先行向左顺门跑去。不用人招呼,大家也都明白一个道理,他们只要逃进左顺门,没人能奈何的了他们。
曾经想过的几套预案里,也设计过这种情形,几名担任补救的翰林,也连忙跑出来,边大喊着“佞臣休走,我有一言二公试听……”同时将手里的飞行道具投掷出去,试图阻止两人进门。
可是杨承祖这时已经像旋风一样冲过来,双拳疾挥,打飞了几块砖头,还有一些砖头打在了他的身上,发出沉闷的声音。其余大多数砖头都打的不够准,不知飞到哪里,杨承祖接住砖头,随手向前挥出,一声闷哼中,一个拦路的翰林已经被砸翻出去。
场面上再次陷入混乱,一些冲过来的翰林犹豫了,他们在制定行动计划时,没考虑过对手会反抗。作为国朝官僚的清贵阵营,没有谁会对翰林动粗,何况自己有绝对的人数优势,对手怎么敢反击。但现在,已经有两个同僚倒下了,一些人有些犹豫,可是另一些翰林则变的更愤怒,开始向杨承祖围攻过去。
张、桂两人,并没有回身援救杨承祖的觉悟,而是借着这种混乱,飞快的向着左顺门里跑去。杨慎急道:“追住两贼,不要叫他们走了。”一名高大的翰林,已经抓住了桂萼的衣袖,大叫道:“我捉住了一个……”随后用力一扯,另外几名离左顺门最近的翰林,向着张、桂两人猛扑上去,荡起满天烟尘。在初夏的日光中,左顺门外,响起一片莫名喧哗。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风起左顺门(二)
这些翰林,一度成功的捉住了张、桂两人,但随后,就被杨承祖把人救了出去,将两人推进了门里。没有进行过军阵训练的翰林清贵们,并不是出色的战士,彼此之间的配合,也只能用糟糕来形容。杨承祖虽然只有一个人,可是他现在的个人武艺修为,绝对算的上一流高手那个行列,想要困住他,起码也要十几个人很好的配合,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结果就是他左冲右突,仿佛一只猛虎,不给翰林们多少组成合围的时间,在单位时间内,他面前的人不过两三个。翰林们精心策划的伏击,被这个武官一手破坏,心里自然是充满愤怒,再加上杨记的存在,对于世家大族的打击。
如果再细算,还要加上海贸、盐税、粮价等等若干因素,如果只算仇恨,这些翰林中,至少有一半,都得算做杨承祖的仇家。
一开始发动进攻时,因为杨慎的命令,他们没把杨承祖当做攻击目标,但这不代表他们心里没有火气,这次终于找到机会,出手时其实比对付张、桂两人更重。再者打死一个锦衣都督的压力,是小于打死两个进士文官的,他们可以下决心扑杀张、桂,杀杨承祖,是没什么压力的。
呐喊着,大叫着,因为人数的绝对优势带来的勇气推动下,攻击者不管不顾的挥出自己的拳脚,攻向这个乱臣贼子。而杨承祖则是出奇的冷静,如果有人接近他的话,会发觉连他的呼吸,都异常正常,没有什么紧张感。相反,他在这种混乱中,反倒是轻轻哼唱着“此时间不可闹笑话,胡言乱语怎瞒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