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这说不准吧,不过唐人很厉害的样子,应该能把外星人打败吧。”
无疑,文化产业的向外扩张也是非常好的价值观输出手段。
刚看完电影的苏菲也是激动,拉着皮雷说道:“真是不错啊,我也好想当一个电影明星啊。”
皮雷说着恭维的话,“玛索小姐,你的美貌无与伦比,一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电影明星的!”
第827章 新闻输出
相比大唐的电影来说,大唐的音乐出版行业在欧洲和其他地区却并不是那么火热。节奏快或者旋律鲜明的流行乐确实得到了一些外国拥趸,但是很多外国人能够接受看原声电影配字幕,却不太喜欢听不懂的中文歌曲。相反,在大唐国内相对小众的音乐风格,由穿越众直接带来的爵士乐或者摇滚乐,即便是中文作品,也比流行乐在国外销路好一些。
而大唐国内的文化业公司也不会因为国外观众和听众去变动自己的产出,因为国内市场才是绝对的大头,更多的文化厂商摩拳擦掌希望在华夏地区再干出一片新天地。
大唐在经济上的巨大优势,很容易转化成在文化输出上的优势。几乎在文化产业的方方面面,大唐都在扮演着领军者的角色。诸如电影、音乐、戏剧等方面,暂时还没有引发欧洲人的担忧,但是也有一些比较明显具备战略价值的部分,已经让欧洲人警觉起来了。
英国下议院在1801年初,正式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外国资本收购、参股本国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禁止来自国外的主编和台长直接管理本国的新闻媒体。
这个法案是对大唐国内文化业集团对英国主流报纸的掌控而做出的直接反应,英国人宁愿以溢价的方式收回这些媒体的股份,也不能接受唐人继续对这些新闻媒体施加更多影响了。
欧洲在大唐影响力达到巅峰之前,就存在不少报纸之类的新闻媒体。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大唐进入欧洲之后,由大唐专业人才创建了新报纸,在二十年后已经成为了欧洲最主流的报纸和新闻媒体。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人也创办了一系列所谓的进步刊物,其运营模式也基本上是照搬大唐媒体的模式来的。英国人自然也不能幸免,之前英国政府对类似的事务没有直接插手,所以大唐资本已经进入了英国舆论。
不能否认有大唐资本参与的新闻媒体的水平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新闻质量和多样化乃至最关键的销量都有不小进步,但让英国政府和王室不能接受的是,这些背后多少有大唐影子的新闻媒体,战斗力是极强的,含沙射影都是小儿科,即便英国自备新闻审查的机制,这些新闻媒体也能够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明里暗里去谴责英国政府一系列不公不义的行为。
基本上有这么几大方面,一是黑历史。英国搞了上百年大三角奴隶贸易,在殖民地对原住民屠杀和盘剥,都成为了黑材料,以前英国人对此没什么直接认知,毕竟信息闭塞,也没有人去关注,可是现在拿出来说事了,还是有很多人鄙夷英国政府的海盗行为。
第二方面则是阶级矛盾,工业化社会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财富的累积,还必然伴随着工人阶级的血泪史。西方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几乎是站在工人阶级的尸骨和血肉上成长起来的。欧洲大战之前的国家主要矛盾是共和派别跟君主派别的矛盾,但隐含其中的其实还有资产阶级和工农阶级的矛盾。
国际主义国家,在名称上没有揭露其经济基础,实际上则是国家资本主义之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模式。国际主义国家的显著特征是,经济上执行国家资本主义和垄断组织政策,以最大的效率去开发经济资源和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各类资源,包括经济资源、行政资源、法律资源全面服务和惠及国民群众,在制度上保证威权国家的国家使命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文明整体的进步。而国际主义这个名称,更多来源于团结世界上一切追求文明进步和公平正义的国家和民族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