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岑如今已然没有其他顾虑。
忠孝仁义,在常人眼中,他能做的实在太少。
论孝,他这种出身,很难说出什么好处。
论仁,刚刚屠俘虏鲜卑几万老弱,哪里还有什么仁义之名。
他成名,不过邙山一拜,为的兄弟之义,为的君臣之恩,为的生养之情。才会赢得天子刘宏的重视。
随着他们兄弟三人建功立业,地位的上升。“白马结义”的故事已经被渐渐神化,不再是几年前的那默默无名的故事。河北百姓过多的把故事神话,让三人成为天下楷模,如今,老大公孙瓒、老三刘备生死攸关,作为兄弟的皇甫岑岂能不管不顾。
如果皇甫岑放弃了,将来他面对的就将是天下人的鄙夷。
皇甫岑想过,自己可以不要士人的支持,也可以不要宦官的支持,同样可以不要外戚的支持,可是他不能连他最根本,安身立命——天下寒士的支持丢失,那是他建立白马义从的根基,那是他血溅沙场无往不前的本事。
寒士多草莽,草莽又多重情义。
细数两汉,太多的人为情义,抛弃自身荣耀与不顾,却只为一言一诺!
这就叫生死一掷轻。
皇甫岑要想让士为知己者死,必先为人一掷轻。所以,这营口一役,他不得不去救!
兄弟之情,重于泰山!
这番举动,自然赢得许多人相助,北地之上,很多人听说皇甫岑只身救结义兄弟,纷纷投靠白马义从,或是在沿路等待皇甫岑。
白马义从之中,很多人想随行,却被皇甫岑遏止。
自己去,是情义之重,可自己的部下随行,却会让朝廷那群士人不满,日后必定找借口攻击自己。所以,皇甫岑把步卒交给麴义带回,自己募兵前往辽东。
三千白马义从,当下便有八百老兵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