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尚书,官家怎么说?”
“朝廷应当拿得出些钱来吧,还有,官家内库每年进项多达千万贯,拿点出来先将咱们的忠君爱国券兑了吧!”
“就是就是,如今人心惶惶,我底下的差役都支使不动了,一个个对我哭穷,说是他们的薪俸全拿去买忠君爱国券了……”
唐恪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这忠君爱国券便是他一手弄出来的名堂。
看了周铨的《富论》之后,他如获至宝,想以卯吃寅粮的方式,来弥补如今朝廷的亏空,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在战争债券之外还发行忠君爱国券,充抵官员和胥吏、军士们十分之一的薪俸。
实话实说,这些钱赵佶没有伸手,确实都入了朝廷府库,可是朝廷要用钱的地方太多,花起来如流水一般,又不曾想到,事情变化会如此之快。前段时间才解出一部分往河西,支应那边的战事,而新的税收还未入库,故此户部才觉得捉襟见肘。
难啊,堂堂大宋的户部尚书,手中能用的钱,还没有东海商会下属银庄的总理多,每每想起这个,唐恪就只能摇头苦笑。
此刻他同样是摇头苦笑。
“那怎么行,官家不出内库的钱,朝廷就要瘫了,唐尚书,难道你没有和他说清楚事情的严重性?”
唐恪用沙哑的嗓子道:“说了,但没用,官家说要抄我的家来补贴国库……呵呵,你们哪位有妙计,不妨去官家面前献策。”
众人面面相觑,但是有几人心里却嘀咕起来。
抄家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抄东海商会,这个主意也就唐恪这急于甩锅的人敢说,别的人都不敢出。
可京中有钱的,便不只是一个东海商会啊。
“杨戬。”有人嘀咕道。
“对,不错!”唐恪眼前一亮。
当初抄一个朱勔,抄出了浮财就有两百余万贯。朱勔才得宠多长时间?
京中曾经得宠现在却无声无息的不是没有人,比如说杨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