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陈玉成这样也模仿了总参谋部的部队,兵为将有的体制也没能改变。洪秀全给陈玉成的部下封王,这下大家都是王爷,谁指挥谁呢?
洪秀全这么一干,陈玉成算是明白了。洪秀全并不反对建立总参谋部,只是他要建立一个洪秀全独掌大权的总参谋部。眼下天国众将们都很清楚洪秀全的那点能耐,让他指挥战争,大家就等死吧。而且在听了林凤祥提出的总参谋部概念之后,陈玉成也真的理解了总参谋部的特点。这个总参谋部并不是为某个人负责的,总参谋部本身就是一个透明化的体系,这个体系是为赢得战争而存在的。
如果太平天国组建总参谋部,总参谋部是为整个太平天国政权服务的,而不是为了让洪秀全一个人享有权力而服务的。洪秀全本人则是极力反对这个先后顺序。
所以听到李秀成提出了统一军令的建议,陈玉成直觉的感到,洪秀全一定会对李秀成的部下动手脚。在脸上忍不住露出了嘲讽表情的同时,陈玉成只觉得心里头一阵悲凉。他不得不怀疑,自己是不是跟错了人。
第39章 杀戮的理由(十八)
在天国诸王讨论下一步计划的时候,勇王张应宸稳稳当当的坐在那里听着。大伙也没有指望张应宸会发言,御林军不能有自己独立的作战主张,就如同诸王的亲卫队不可能说想上阵打仗就上阵打仗一样。
讨论的结果倒也很明确,现在对天国威胁最大的是两支部队,湘军的曾国荃与鲍超。曾国荃虽然地位更高,但是他的部队只有一万多人,而且在林凤祥的强力反击的时候伤亡六千多人。因为曾国荃被迫先脱离战场,一千多轻伤员跟着撤退,被留在战场上的两千多人让林凤祥给杀了个干净。整体来讲,曾国荃损失了五千精锐。战斗力大打折扣。
如果能给鲍超的两万部队以致命打击的话,湘军五万水军顶多纵横江上,却不是陆战的劲敌。诸将找到了克敌制胜的思路之后,林凤祥转头问张应宸,“张兄弟,若是我们能说动天王,让张兄弟你出兵的话,你觉得能正面赢过鲍超么?”
诸王都是一愣,他们万万没想到林凤祥竟然敢公开联络张应宸。在大家看来,张应宸最大的作用就是把诸王讨论的结果告诉洪秀全。
张应宸闭上眼睛思忖了片刻,“御林军不可能全军出击,不过若是天王名我出战,我带上六千兵马还是能办到的。带着六千人正面对上鲍超的两万人马,自保还是能办到的。”
“那可就太好了!”林凤祥喜道。别人与张应宸接触少,林凤祥却对张应宸评价很高。这个人经历了这么多磨难,变得愈发沉稳。这种沉稳正是统兵大将最需要的东西。而且林凤祥此时的精锐损失同样很大,即便是集结起陈玉成与李秀成的两部精锐,能拿出手的野战军也不过一万两千左右。如果能有张应宸六千人马加入,一万八千对鲍超的两万,胜算就变得很大。
讨论结果出来之后,林凤祥就在朝会上正式向洪秀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由林凤祥统兵,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三支部队的精锐集结起来,先全力重创鲍超的部队。眼看就要形成的天京城包围圈就能暂时缓解。在最后,林凤祥说道:“天王,臣还需张应宸带兵相助,才能有必胜的把握。”
一听到必胜二字,洪秀全眼睛都亮了,他连忙问道:“怎么一个必胜法?”
林凤祥认真说道:“必胜之法是因为湘军没有名将。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张应宸,都是名将。之前战事不力,很大是因为我军补给不足,湘军的火器不要命的射击,我军靠不过去而已。虽然现在兵力与鲍超稍微差点,可我军这么多兄弟都比湘军更懂打仗。只要兵力够了,定然能赢鲍超。”
洪秀全听了之后忍不住微微点头,思忖了片刻,他说道:“让安王跟着林兄弟,给林兄弟效力吧。”
众将一听洪秀全竟然派了最讨人厌的安王当监军,心里面都是老大的不自在。而洪秀全却转头对安王洪仁发说道:“让你跟着林兄弟出兵,是让你给林兄弟效力。若是你耽误了林兄弟的军务,定不饶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