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郑虔这个年纪,一般来说还处于启蒙阶段。
反正在郑镜思的记忆中,他也是到十二岁,才开始由三姐教授《千字文》。十五岁算是正式接触经典。至于开始学习左传,已经是二十岁左右的事情了……这个学习的过程,适用于大部分人。聪明一点的,说不定会在十岁开始学习千字文。
可是郑虔才八岁,他竟然能听得懂左传里的故事?
这孩子,莫非和杨大郎一样,也是个奇才吗?
哪知道,郑虔却是一脸嫌弃道:“爹爹太小看孩儿了,孩儿或许比不得兕子哥哥那边文采出众,可是《左传》又有什么难懂的?不过我听可以,让我读,却认不得许多字。”
这已经足够了,足够了!
郑镜思,抱着郑虔,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第二百一十一章 三皇观(一)
郑虔,字趋庭,新唐书卷二0二有他相关的传记。
盛唐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同时也是一位精通天文、地理、博物、兵法、医药等近乎于百科全书式的通儒。杜甫后来称赞他是‘荥阳冠众儒,文传天下口’的大家。后世,其传略广泛见诸于《辞海》、《辞源》等辞书,为诸多人称赞。
不过郑虔的命运非常坎坷,其一生更贯穿了盛唐的始末。
最终,在安史之乱结束之后,郑虔因为曾被安禄山俘获,并委以官位的罪名或三等罪,流贬台州迁司户参军。此后,他一直到死都未离开台州,并在台州留存郑氏一支。
郑虔的一生,也是荥阳郑氏在盛唐时期的缩影。
若仔细查看史书,会发现在唐玄宗执政期间,各大世家都有人才涌出,唯有郑氏始终悄无声息。
一直到德宗之后,郑家才出现了两个宰相。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出现这种情况,也正是源自于荥阳郑氏出现了断层,以至于当郑虔成长起来之后,正值郑氏最为衰弱的阶段,也造成了郑虔那一生的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