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6页

裴旻最先想到的就是李林甫。

细细一想,裴旻就自我打消了,念道:“要是将他叫来,那满朝文武,还不给他治的服服帖帖?”

裴旻不想当曹操,也不想当姚崇,一个真正合理的庙堂必须容得下反对的声音。

一言堂确实便于行事,但是从长远来看绝对是弊大于利的。

为什么强势如李世民这样的皇帝会收着自己的杀心,不断的纳谏?

就是因为这位明君知道,人总有犯错的时候,不可能事事都是十全十美。

在关键的时候,有一个反对的声音,远比满屏的赞美歌颂更要有用。

忠言逆耳利于行,古人的教诲是不会错的。

作为一个与秦始皇、汉武帝一列的皇帝,李世民的功绩未必能胜过他们,但是自身放的过错,绝对要比前两者少。

这也于满朝的谏官,密不可分。

裴旻绝不希望自己主持的朝政,最后变成一个敢说真话的人都没有的地方。

“林甫就让他呆在凉州吧,他的手段过于刚硬,不适合现在的局面。”

裴旻嘀咕着。

之前将李林甫叫来帮着自己对付王鉷,是因为自己远离庙堂,而对手又涉及李隆基。

自己没有足够的把握能够完全掌控局面,这才需要动用李林甫的才智。

今时不同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