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吃饱了撑着就宰了他!

到了万历时期,很多人铤而走险,通过制造伪钞来谋取暴利。

郁新作为明初的户部尚书,能看到宝钞的本质问题,其实已经很有远见了。

这让朱允炆十分欣慰。

想了想,他便解释道:“朝廷信用的建立,不仅能够依靠金银,还能依靠宝钞本身!”

说着,举起手中的一贯宝钞道;“像这种宝钞,制造简单,且粗糙,看起来就不太值钱,当然不能让老百姓完全信任!”

“老百姓一旦不能完全信任宝钞,就会怕自己的钱变少,甚至变没,所以才会想着兑换银钱。”

“那朝廷需要怎么做呢?”

“自然是将宝钞制造得精美无比,且看起来就价值不菲,甚至一贯宝钞,价值远远大于一贯!”

“如此一来,还有谁不信任宝钞,去兑换成银钱呢?”

“可是陛下”

听到朱允炆的话,郁新忍不住打断道:“制造精美宝钞的成本如何算?总不能制造一贯宝钞,用两贯宝钞的材料吧?”

“别急,听朕说完!”

朱允炆自然不会做那种愚蠢的事情,所以抬手制止了郁新的焦虑。

却听他道:“精美宝钞的制作,不一定需要昂贵的材料,其实只要改良造纸工艺即可,而且朕可以保证,改良造纸成本,绝对不会太高,另外,防伪标志,图案,印章,朕都会重新设计!”

这点朱允炆没有乱说,其实明朝的造纸工艺,到了中后期才开始提升的。

在明初,甚至连加石灰的工艺都没有。

朱允炆上辈子可是理科学霸,如此简单的化学处理法,肯定一清二楚。

眼见朱允炆信心满满,郁新又不死心的追问道:“假如还是有人想兑换宝钞呢?”

“那就换啊!”

朱允炆有些好笑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想法,总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想法,就改变剩余的九百九十九个吧!”

“再说,发行宝钞本来就需要储备金,储备金是拿来干嘛的?不就是拿来兑换的吗?”

“宝钞兑换储备金自然没问题,但朝廷根本没多少储备金啊!”郁新苦着脸道:“否则臣又何必跟陛下哭穷”

“还有就是,朝廷发行宝钞,需要准备多少储备金?”

“这”

朱允炆想了想,道:“如果发行两千万贯的话,准备五分之一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