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辽东辽西各地真如铜墙铁壁般,大城市全部修缮后附加三角炮台,小的堡垒全部棱堡化,重要的如奉集堡之类包砖棱堡,不重要的小型军屯则是普通夯土棱堡。
所有棱堡全都有大炮。
不差钱。
一年砸五百多万两呢。
而且孙承宗和陈于阶那里,自己也都能够铸造大炮,都是铁芯铜炮,甚至还有熟铁芯生铁炮,后者已经相当廉价,唯一的问题是笨重,但用于城市防御就没什么大不了了。实际上明朝这种复合型炮管的铸造,从嘉靖年间就开始了,都是用熟铁锻造内膛,说白了就是熟铁裹着铁棒锻打,类似枪管的制造,然后在尾部加上一个同样锻造的尾巴,剩下就是在模子里浇生铁或铜,最终做成一个完整的炮身。
其实到一鸦后都是这种铸造方式。
这个和杨信不一样,杨信纯粹是不计成本,通过对青铜的精炼调整铜锡比例制造炮铜,并且对炮膛进行初步加工来提高性能。
他的炮的确好。
可因为价格问题,已经基本上被主流抛弃了。
之前是因为大家都很烂,所以他的炮虽然贵但好用才被采用。
当然,他的价格和最初那些相比其实差不了多少,但后者主要是虚头太高,而随着黄克缵和徐光启两代工部尚书都是重视技术,再加上大量民间商人投入这个行业,火炮在性能提升的同时,价格也在不断下降,这样他的那些虽然大家承认性能好,但价格的确降不下来的火炮,就必然会被抛弃了。
这时候连水师自己的战舰都采购澳门产的铜铁复合炮。
葛沽工厂的火炮只是在陆军野战炮这个领域,暂时还没有能竞争的,毕竟野战炮的关键还是尽量要轻一些。
而他的炮是同级别最轻的。
同样因为火炮越来越廉价,如今辽东别说要塞级别了,就是普通的小型棱堡上都有了大量的火炮,反正价格也不贵,甚至金台吉那里,都从陈于阶手中采购了大量火炮,他的叶赫城同样也修建了棱堡。
说到底大明的钢铁产量比欧洲高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