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8页

洒完了酒,他又掏出一把香插在了地上,最后点燃了几沓黄纸。

红色的火苗随着江风摇摆,将方不为的脸映成了血红色……

此时,三艘装满货物的火轮,正吃力的逆着江流,开进了苏州河口。

每一条船上都装满了米包,火轮吃水很深,开的非常慢。

船头上插着一面蓝旗,上面写着“上海难民救济总会”。

除此外,每条船上都有七八个黑衣黑裤,膀大腰圆的汉子,手按在腰里的盒子炮上,虎视眈眈的盯着河岸。

他们防备的不是日本人,而是难民。

南京沦陷之后,华东各地相继落入日本人之手,再加上南京大屠杀的消息被传开,恐惶之下,无数的难民涌入租界。

雪上加霜,为防国民政府从上海偷运物资,日本人封锁海岸线和码头,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导致上海的米价飞涨。

不到两年时间,上海的米价已涨了四倍。

没饭吃怎么办?

只能靠抢。

租界米店和运米车时而就会被抢,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英美法等国领使馆多次向“上海维新政府”抗议,为稳定局势,上海市市长傅筱庵与上海日军总司令畑俊六商议,最后决定开放部分商业码头,并特许数家公益性振济机构经营米粮生意。

上海难民总会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家。

会长是虞洽卿,坚定的抗日实业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