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完我这才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两月来闭门不出,不再有何种肆意妄为之举,皇太极这才稍稍放心了一些。
听到皇太极的询问后,范文程和宁完我两人相互对视一眼,比范文程大几岁的宁完我率先躬身行礼后开口说道:“皇上,恕奴才直言,此次我军南下之战败局已定!折损如此多人马、耗费大量粮草物资之下却是一无所获,既无攻取一座城池,也无夺取大量人口物资,仅仅杀伤明军若干,根本于事无补,故奴才以为,此次实为自太祖创建八旗以来从未有之重挫!
奴才虽两月未曾视事,但亦知我大清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危局,无他,粮草耳!值此内外交困之际,奴才以为需做长远打算才好!”
宁完我直言不讳地讲出了八旗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粮草匮乏。
济尔哈朗等人率领连包衣在内共计约二十万人马南下,携带了足够众多人马食用半年的粮草物资,就是抱着事有不谐就与明军打持久战的想法,从战略上讲,这样做没有丝毫错处。
大清高层对此次出兵抢掠都是信心十足,自认为很快便能击败明军后夺取众多的物资补给,自家携带的东西不过是为了应付不时之需罢了。
没想到的是,战事进展到现在,结果却是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十万人的主力大军损兵折将之下却是一无所获,无奈之下只得在松锦一带勉强与明军对峙着。
最为最致命的问题是,大军带走的这如山的粮草辎重,已经将大清历年的存储掏了个七七八八。
大明持续多年的干旱已经不可避免的延伸到了东北地区,虽说建州的灾情远比关内要差上许多,但总归是受到了波及,在广种薄收的落后生产方式下,建州的粮食产量已经连续两年大幅下降,就算皇太极把年号改成崇德也无济于事。
“公甫之意,莫非现下增派援兵乃是不当之举?”
第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极
面对皇太极面带不豫之色的追问,宁完我略微沉吟一下,还是毅然开口道:“皇上,奴才觉着,增派援兵之事属于两可之间;若增兵南下,则其目的绝不应当抱有与明国决一死战之念,要是做如此之想的话,怕是还如现下大军之处境一样,最终一无所获,反而徒耗钱粮!”
宁完我的话让一旁的代善不由得暗自点头:这种话也就这个二愣子敢当着老八的面说,而且说了之后老八还不会怪他,因为人家根本没有私心,所言纯属为大清考虑,这种忠心感言的奴才确实值得重用。
“宪斗,公甫之论你觉如何?当面之局与我大清有些不利,朕苦思之下,唯有增兵南下寻机建功,以挽回已丧之军心士气,除此之外恐无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