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的六条蒸汽护卫舰都展开了船帆,又变成了帆船。
但是这些蒸汽护卫舰因为烟囱占据了空间,所以帆具是要远少于正常的护卫舰的。而船两边的两个明轮,如果继续让它们提供动力,这动力一会儿在左舷,一会儿在右舷,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严重的影响转向之类的动作。
但如果就让明轮不转了,这东西完全就是在增加阻力。蒸汽护卫舰本来就因为帆具不全,在只使用风帆的时候显得缓慢笨拙,再加上这个阻力,那就更是雪上加霜。
而在另一边,“平等号”开始增加锅炉压力,在风浪中,速度不但不降,反而进一步有所提升。
加足了马力的“平等号”从英国人的右舷方向上,从火炮的射程外掠过,然后开始转向,准备插入英国人的船尾方向。而英国船队则开始转向,试图将船舷继续对准“平等号”,双方就在风浪中兜起了圈子。
这种机动,在海战中称之为“抢t”。一般来说,这个时代的军舰,舰炮都装在舷侧,只有用船舷对着敌方的时候,才能有最多的火炮同时开火。而如果是船头或者船尾对着对方,能够开火的大炮就非常少了。
所以在海战中,一旦一方获得了用舷侧对着敌舰的船舷或者船尾开炮的位置,那火力上的优势就几乎是压倒性的。所以交战的军舰总会试图通过机动去争夺这样的优势位置。甚至直到很多年后,争夺t头优势,都是海军炮战的重要原则之一。
比如在另一个时空的后世,东乡平八郎率领的联合舰队在对马海战中冒险采取“敌前大回头”的机动,就是为了夺取这样的位置优势;而在最后的战列舰炮战——苏立高海战中,占据了t头优势的美国海军,也以微不足道的代价,轻松的击败了日本舰队。
帆船的转向和航行都要受到风力的巨大影响。但是“平等号”却不受这些影响。更快的速度,更灵活的转向,使得“平等号”在和英军的这些笨拙的蒸汽护卫舰的抢t游戏中轻而易举的就占据了上风。
“平等号”先是从英军落在最后面的“沉着”号的侧后方逼近,然后迅速转向,从“沉着号”的船尾方向上掠过,同时用右舷的八门大炮向着平等号打出了一轮齐射。
这轮齐射中,“平等号”使用的都是链弹,为的自然是破坏“沉着号”的风帆,进一步降低它的航行能力。
因为相对速度比较快,同时海上摇摆得比较厉害,再加上马尔腾少校是第一次玩这种花样,所以动作做的保守,当他的船舷对准敌舰的尾部的时候,距离也稍微远了一点,这一轮炮击的准确性完全是一塌糊涂——八发炮弹无一命中。
但马尔腾并不气馁,他如今主动权在握,敌舰却完全没有反击的有效手段,一轮打不中,大不了,再来一轮就是了。只要风浪不停,他就有信心,慢慢的,一条一条的将这些英国船都送到海底下去。现在,那些英国船已经成了猎物,而他才是真正的猎人。
第二百三十三章 谈判
在此后的两个小时里,马尔腾的操作越来越娴熟,作战的效率也越来越高,胆子也越来越大。依靠着动力和操控上的优势,他不断地抢到t位,一口气将三条英国蒸汽船打得失去了动力——不但明轮被摧毁了,甚至就连桅杆都被近距离发射的链弹打断了——贪得无厌的马尔腾丢下了这些动弹不得的英国护卫舰,而去向剩下的还能动的军舰继续发起攻击——他想要一口气把英国人的这些船全都留下来。
然而事实证明,不懂得见好就收不是个好习惯。正当马尔腾打算一鼓作气,搞一个大胜利出来的时候,一条大船却出现在他们的视线里——那是一直落在后面的那条三级战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