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四章 一片哗然

韩琦把抵报直接摔在案桌上,气呼呼的跟富弼嚷嚷。也就富弼知道他的性子。

“雉圭,王介甫做不出这样的事,也不会做这样的事。”

“官家······?”

“或许只是偶然,没有谁主导。”

“这陈家······”

想一想陈家的处境,用这样的做法,来换取权利架构中的一线生机······若是他韩琦也保不准这样做。

钱财算什么,别说有百年的积累,就是没有,只要还能处于大宋的世家范畴,未来收益的期许还真不敢妄自断言。

就说官家不断创新的产业,不是世家几乎没有任何介入的机会,而这些新产业所产生的收益,在任何一家都需要几十年的积累,在官家也就几年的时间。得失,很好做出判断。

“这陈琦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如此一来,或许真能促成占地增税法的颁布,而势必会导致陈家被整个朝堂的朝臣摒弃。自家寻死,还不忘将满朝堂都拖上,陈家以后还活不活?实为不智!愧对秦国公一生谨慎睿智。”

韩琦很无奈,有了这一份申明,本来犹豫不决,模棱两可的分组讨论,恐怕很少有参政议政继续摇摆了。

“陈家不这样做就能保留他家在国朝的地位了?雉圭,官家从来没抛弃过为国朝有贡献的人,官家也从来没有亏待过与国朝有贡献的人。”

富弼其实现在已经不考虑陈家的事了。他需要考虑,在推行占地增税的问题上,如何协调朝廷和朝臣的问题,如何在朝廷和朝臣之间找那个平衡点。

官家原本应该不准备支持王介甫的占地增税法,官家治政求稳,讲究水到渠成。但是有了陈家的这份申明,很可能官家会借机敲定此事。

说实话,从一条鞭法推行以后,加上轨道贯通了国朝的州府郡县,国朝原本收取的住税和过税,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商税的增长,更多的是依赖创新。在实际上,商税是在减少。

国朝的住税千文抽二十,过税另加,总计的缴税,会根据路程和过境州府的多寡而变,多数不会少于千文五十的总税额。

然而,轨道运输,在过税一项,让商贾的利润猛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朝的贸易,朝廷确实算是轻徭薄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