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归化民宋应星

迷途在1643 拉拉袖 1735 字 2022-10-30

这艘巨大的战舰比之前期定型的郑和级还要大,郑和级为排水量1500吨,长75米,吃水44米,而这艘战舰排水量达到了3000吨,舰长110米,中间最宽处为14米,吃水48米,装有2台蒸汽轮机,2台柴油机,航速为16节。

关于船速问题,目前能做到十几节已经超过了全世界所有的帆船了,当然有些帆船能达到20节以上,不过要在风速最佳的时候,一般的商船全在5–8节左右,荷兰的盖伦帆船也不会超过10节,所以不能跟后世的船比较,动不动就是28节到45节,阻碍船速的关键还是在动力上。

这艘3000排水量的战舰也是黎城目前能做到最大的,2台48缸柴油机也是最新的产品,用来测试的最好办法就是上舰。

对于这些发动机,宋应星在了解了舰船后,下一步就去制造发动机的工厂打工去,亲身经历,才能一窥全貌,想要了解透彻才能知道其中的奥妙。

像宋应星这样的人物,目前来说,太原的傅山、南京的李天经,正在到处走访中传播福音汤若望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痴迷。

显然宋应星的知识面是最广的一位,他什么都想着要了解记录下来,所以对什么都感兴趣,正因为宋应星能写会算,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虽然年纪大,却很好学,慢慢地在船厂出名了,一般船厂师傅带一帮徒弟,按要求做事就可以了,有了前期制造郑和级、南京级、宁波级这些造船的经验,这艘舰船就是一款放大版的郑和级,就是在动力舱中,额外增加了二台发动机,变成有四台螺旋桨驱动的大船。

宋应星的出名就是能解说整体船上的这些用途,还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造,比如舰船前面的“大鼻子”,它叫球鼻艏,为了很好减少水得阻力,提高航速,这也是宋应星仔细观察后得出的见解,所以说,有些事,造了一辈子船的老船匠都不明白,而宋应星一看就秒懂,这就是宋应星博学广闻分不开。

慢慢地,宋应星在那些刚从南京船舶学校毕业出来的几位“工程师”结识,在相互聊天中,又得到了许多知识,更是打开了一扇大门,而宋应星的博学也让这几位船舶“工程师”们大吃一惊,上报给了潘卫业,一听是宋应星在船厂,立马亲自前往,看到的是一位花白胡子的精瘦老头,你就是宋应星?

宋应星回道:“然也,不过某有许多的事情不解,这个蒸汽机怎么带动汽轮机的。”

潘卫业一听就明白了,又是一位痴人,这就好办了,只要有人学,就会有人去研究,其结果就是带动更多感兴趣的人加入,目前缺的就是这方面的人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