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永历二十六年,五月三日傍晚,大明监国定王世子,中书令,锦衣卫指挥使,原儒大学士朱和墭,率部开进已经变成了一座空城的广州城。
而在三天后的另一个傍晚,在距离广州城一千几百里的福建泉州湾洛阳江口的后渚港附近水面之上。一场持续了大半天的水战,也终于到决出胜负的时候了。
“大明,万胜!国姓爷,万胜!”
水面之上,响起了山呼海啸一般的巨大呼喊声音,从宽阔的洛阳江口,一直传到了上游狭窄的水面上。
在洛阳江口一带,宽阔的水面上到处都是正在熊熊燃烧的大小木船,其中还包括六艘快烧没了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三桅战船——这种载重吨在一百到三百吨之间的帆船被荷兰人称之为“大型快艇”。
它们在大洋大海上算不得什么,但是在风向多变,水情复杂的近海或大江大河的出海口处,它们的战力还是相当靠谱的。
这是因为它们吃水交浅,行动敏捷,在水情复杂的浅水中非常好用。而它们装备的火炮数量也不算少,用来对付弱小的东方国家海军已经足够,所以就成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洋和南洋海上横行的主力。
在将近四十年前的料罗湾海战中,荷兰人的主力就是这种大型快艇。虽然荷兰人输掉了那场海战,但是在交换比上他们并不吃亏,而且大型快艇在之后许多年的海战表现中依旧出色。所以直到今日,它们依然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海上支柱!
清廷的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当然是知道这种西洋战船在近岸水战中的威力。所以在出任福建水师提督后,就出面同荷兰人派驻在福州的代表(荷兰人和靖南王府又联络,还签过个《清荷条约》)接洽,将游荡在大清和越南近海的六艘荷兰大型快艇都请到了自己的水师老营所在的泉州后渚港。
想借助荷兰人的这些战船为自己新建的水军保驾护航,同时也想请荷兰人帮自己训练一下水军现在的郑明水军可没法同郑芝龙的时代相比了。郑经就是个“富不过三”的富三代,而且大清的海禁政策已经绝了郑明水师的根!
这个郑明水师其实和荷兰海军有点像,基础根本不是“国营水师”,而是私营海商。
在大清海禁之前,活跃于东亚和南洋的两三万条帆船中,有个一二百条是西洋人的,其它都是“胡建人”、广东人的而得到大明朝廷册封的郑芝龙就是所有中国帆船主的盟主!
有这个身份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不可能完全打败郑家的,施琅就更没那能耐了。
但是现在,大清已经把郑家的根给掘了!
所以荷兰东印度公司和施琅的机会就来了!
而且施琅的水军也不是从零开始,他本身就是个大海贼,之前又当过福建水师提督,所以有不少旧部可以启用,还可以招安一些被海禁禁得走投无路的海贼来为大清效力。
另外,漳州的海澄公黄梧还拥有一支小小的水师,在施琅抵达福建后也交给了施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