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信是那河南县令带过来的,是联合阵线委员长赵振华的亲笔信,赵振华邀我加入联合阵线,还许诺让我做庶务委员会的委员。”
岑春煊的话让郑孝胥很是惊讶,将那信匆匆扫了几眼,问道:“联合阵线所图为何?”
“此事机密,你不可与外人讲。联合阵线想请我去趟山西,策动山西地方官反袁。”
郑孝胥愕然道:“如此说来,联合阵线这是想借重大人的威望,倒是与盛宣怀那帮人的想法差不多。”
岑春煊沉吟道:“豫南一仗,袁世凯威风扫地,联合阵线不把他放在眼里,盛宣怀那帮人也打算把他踢出北洋。如此看来,现在的袁世凯,那就是四面楚歌啊。”
第354章 四面楚歌(下)
四面楚歌。
岑春煊形容得不错,现在的袁世凯,确实是四面楚歌,空前孤立。
北洋南进第二军在豫南的全军覆没,不仅使北洋军外强中干的真实战斗力曝光,而且也使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袁世凯威风扫地。
面对四面楚歌的危急局面,如果处理不好的话,这信阳之战恐怕就是袁世凯的滑铁卢。
最近几天以来,袁世凯一直寝食不安,他现在的焦虑不仅仅是放在军事上,而且也放在政治上。
豫南战败的消息传出之后,各方反应逐渐明朗:
在国外,英国、日本虽然继续支持北洋主宰中国中枢权力,但是他们却在经济上卡住了北洋的脖子,断绝了对北洋的金融借款,使北洋军的军饷筹集非常困难,而德国、美国已通过报纸表达了它们对于中国动荡局势的不安,而且借记者和评论家的口,将造成这种动荡局面的罪魁祸首直指袁世凯,显然,在对华立场上,列强的分歧进一步扩大,如果说过去列强只有一个北洋集团可以选择的话,那么现在,他们又有了一个新的“代理人”人选,那就是联合阵线,如果北洋集团不能满足他们的贪婪胃口和野心,那么,他们肯定会去支持联合阵线,这是国际政治搏弈,与“友谊”、“邦交”无关,只与国家利益有关。
在国内,袁世凯的敌人因为联合阵线军事上的大胜利而欢欣鼓舞,联合阵线作为一个新的强大军政力量迅速崛起,而且正在快速扩充他们的政治实力,虽然联合阵线口口声声要与北洋集团举行和平谈判,但是他们的军事行动却没有停止,不仅河南前线仍在战斗,而且其它方向的联阵部队也明显加强了攻击企图;另一方面,作为袁世凯曾经的政治盟友,一些人见风使舵,准备与袁世凯划清界线,甚至打算抢班夺权,这群人里的代表人物就是盛宣怀,他们正在密谋进行一次“内部斗争”,用“和平手段”将袁世凯赶下台去,另换一位北洋领袖,而他们选好的人选就是袁世凯的把兄弟徐世昌;最让袁世凯感到忧虑的是,原来的那些骑墙派也因为北洋军在豫南的战败而开始倒向联合阵线,安徽都督姜桂题、河南都督赵倜已先后拍发通电,宣布“起义”,加入联合阵线,武装反袁,这些人的行动不仅进一步加强了联合阵线的军事与政治力量,而且也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即使是那些政治嗅觉不怎么敏感的人也看出袁世凯现在的窘境了。
国外与国内的政治困境加在一起,使袁世凯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短短几天工夫,竟如衰老了十几岁一样,整个人看上去憔悴不堪,就连日常国务会议也没有精力主持了,都是委托赵秉钧、蔡廷干等人主持,而他本人,则基本上就呆在总统府小书房里,与另外几名亲信商议如何应对眼前的局面。
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消弭“内患”,内患一除,北洋上下才能坚如磐石,内患不除,这北洋就是一盘散沙,但是在此之前,最最紧迫的事情是如何应对联合阵线的北伐兵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