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哼……”曹于汴立刻语塞,这是个无法否认的事实,二百万两和这比起来,今日这个事实在不值一提,可曹于汴却不认同韩爌的话,皇帝这样干,那是应该,那是正数,两百万都是少的,读书做学问其实这个搞得神神秘秘的什么仪式能比的?
“对了,老同年,说起这办学的事,你是如何看的?如今京城里倒是对这个问题争辩了许久了,一直没争出个输赢……”韩爌一直想摆脱被那神秘的点灯仪式吸引,不断的找事打破这种摄人的神秘感,顺口就把这个话题说了出来。
“这……,自然是该弘扬圣人的理念,自然是该都读书,这个还用问?”曹于汴想都没想就回答道。
“呃……”这回轮到韩爌长舒一口气了,一直就有一个疑问的韩爌再次想起了这个问题,要是天下人都读书了,那岂不是说卖菜的,杀猪的,烧炭的这些都是读书人?如果是这样,那么圣人说的这个什么礼,是不是会崩溃?这个社会的秩序,会不会崩溃?大家都是读书人,谁又比谁高贵一等?如果读书人仅仅是说有功名的那些人,那天下人又有多少才算读书人?如果读书了不算读书人,又有多少人愿意读书?使人高人一等的并不是读书,学问,也不是儒家,实际的东西,是官,儒家也好,圣人的学问也好,不过是依附在官上面的一层皮。圣人的理念,儒家的经典,和这个实际的社会,有着很大的悖论。韩爌又默默的摇摇头,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很久,一直没有得到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先前没人想过全民读书的事,这个问题自然无人提起,如今皇帝正在向这方面努力,也有了实现的可能,这个问题就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根据这个情况推断出来的结果,韩爌觉得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现有的制度和秩序会崩溃,因为卖菜的,挑粪的,烧炭的都是读书人,你凭什么比他高贵,你们之间的不同,并不在读书,仅仅是当官与否,而当官,注定只有少数人……
“老同年,你为何叹气,莫非有不同的见解?”曹于汴注意到了韩爌皱眉长叹,心里也起了一丝异样的感觉,连忙问道,京城里那个话题他也有所耳闻,对于这个奇怪的言论,他也觉得困扰,有意的避免深入的思考这个问题。
“唉,老了……,看不到陛下到底想把大明带到何方去了……”韩爌长叹一口气,心中十分的迷茫和惋惜,人世间,如果按照皇帝的路子走下去,必将出现大变革,这是一定的,可惜,皇帝会把大明带到何处去,韩爌却觉得自己没那么长的命看到了,这个结果,必定十分的吸引人,可惜,他看不到了,只能凭空无限额猜测,格外惋惜。
曹于汴很想接口说皇帝想把大明朝带到阴沟里去,可他也不得不在心里告诉自己,实际是自从皇帝登基之后,国内日渐承平,受灾了的百姓有地方可安置,没有大规模的逃荒,流民,也没有什么大的暴乱,甚至有等皇帝派人接手被控制的县城而不造反的事,这在以前,完全无法想象;外事的战争,也是屡战屡胜,国威日隆,一扫多年积聚在大明头顶上的阴霾。如果说能办到这个的皇帝会把大明朝带进阴沟,那他们现在或者说以前是在地狱吗?
“唉……”曹于汴语塞,也只能长长的吐口气,和皇帝对着做,他也是身不由己,总得有人出来和皇帝唱反调,皇帝对天下百姓都不错,唯独对江南的一些大地主,大商人太甚,他是不得不出头替这些人争啊!……曹于汴也迷茫了,又努力提升自己心中的斗志……
两人正说着。楼下面,不知道是谁带头哭起来,哭声起先很小,但随着点灯仪式的靠近,这声音越来越大,更多的人哭泣起来。
周围的人这才注意起来,这群哭泣的人,无疑例外都是彪形大汉,身上带着杀伐之气,只不过如今这杀气伴随着眼泪,倒是让这哭泣之声有着杀气,格外的能穿透人心。
“七哥,兄弟们来送你了,走好……”这个带头哭泣的人站在这群人的最前面,自从哭泣之声起后,这周围的人就不由自主的站开了,空出一块地给这群人。这个人哭喊着把这句话喊出来,随后从手里仍出一大叠的纸钱,纸钱纷纷扬扬的洒落。
“七哥,兄弟们来看你了,走好……”
更多的人跟着哭喊到,喊过了,这群人砰然跪在了大街上。
大街上走过的是斋醮的队伍,张显庸走在队伍的前面,也注意到了这群人,敢向他们的队伍撒纸钱的可不多,看到这去人的装扮和架势,又看他们喊的内容,张显庸大概也猜到了什么,稍稍的看了看,就转过头去,继续他的斋醮。他这次的点灯仪式,其实,就是祭奠死难阵亡的将士,意思是给战死的将士们“送亮”,让他们在阴间走好。这群人看装扮和架势,显然也是官军,他们撒纸钱……,张显庸也没什么要说的。
哭泣声一直持续到斋醮的队伍走过这一段道路。
韩爌和曹于汴看着这一幕,各自有各自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