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家有何话?”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占领沃儿都司,在此地设置官署、卫所并不妥当……”陈于廷道。反对是他的主要工作,至于反对的是对还是错,那是另外一码事了。
“嗯,卿家说说道理。”杨改革也不急,也不燥,问道。
“陛下,糜费,糜费啊!新开如此之多的官署、卫所,每年得新增多少开支?陛下,当年我朝也不是没占领过这些地方,可最后还不是让出来了?为什么?不就是糜费吗?”陈于廷痛心疾首的道。
“嗯,卿家说得也有道理,不过,朕刚才听首辅说,可以种番薯,粮食什么的可以自给,并不用供给太多,想也可以支撑得起,再说,没了蒙古人要防备,边墙内的一些卫所,也可以合并和裁汰一些,如此,实际增加的兵费并不多吧……”杨改革道。
“陛下,不可,陕西三边我朝经营了一两百年,才有今天的模样,陛下要轻易的废弃,实在是不明智,臣以为,这些卫所军堡不可轻废……”陈于廷依旧是痛心疾首的道。
杨改革看了看陈于廷,没说话,既然原来的卫所军堡不能少,那新开的卫所军堡自然需要额外的兵费,糜费一说,自然也就是对的。
杨改革实际,就是要乘着这次机会,重新整顿改革一下延绵了两百年的边军系统,这个边军系统,怎么说呢,实在是混乱无比,确实够烂,但又还在发挥着作用,并且以后还要继续发挥作用的这么一个东西,也就是说,还有存在的必要,而且是十分的必要。
边军实行的是军屯卫所制,实际,这是一个很先进的扩张防御措施,不可以轻易的丢掉,但现在这个系统也实在太烂,不得不整顿。
烂在哪里?这个制度失误在哪里?需要改革的地方在哪里?
烂就烂在两百年下来,繁衍了这么多代,人口早已超出原来卫所土地承受的极限,而又没有给超出土地承受极限的这些新繁衍的“边军”给予足够的土地,导致了军屯卫所制下的边军变成了苦哈哈,逃亡的逃亡,打酱油的打酱油。这就是矛盾,烂就烂在这里,失误也就失误在这里。
军屯的核心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说简单一点,军屯就是拿土地养人,以人保护土地。
这两百年下来,边军光生人,却没有给新生的边军配备土地,算是从根子上破坏了军屯制度的循环,这军屯的功能自然大打折扣,边军也就变成了苦哈哈,变成了社会的最底层。而需要改革的地方,就是给新生代边军予“新生”的土地,以新一代边军保护“新一代”的土地,以“新一代”的土地养新一代的人,这才是完美的循环,这才是军屯的核心,这也才是军屯真正的威力所在。
可惜明朝只想借助军屯制来守卫边境,只想用军屯节省开支,实际,这样做是限制了军屯的功效,没有将军屯的威力完全发挥出来。
当然,这也和一个不想再向外扩张的明朝有关,这个属于古代的局限性,属于古人的历史局限性,也不能怪古人眼光不够远。实际,这也算不上什么失误,实际,明朝对于卫所军屯制,还是诠释得很成功的。
就比如,即便明朝到了末期,明朝官军打起农民起义军来,依旧是一个打十个毫无压力,经常碾压收割农民起义军,经常可以看到历史书中记载,几千明朝官军冲几万,十几万农民起义军,所以说,军屯卫所制,实际还是相当先进的,还是很成功的,即便到了国家即将崩盘的时候,依旧有着不小的威力。
而杨改革却不同,杨改革现在是称霸地球,争夺更多的土地,那自然的,得完全释放军屯的威力,哪里有土地,就把军屯开到哪里,有了土地,就可以养人,可以养人,就可以依靠人保卫土地,就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