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字,难怪刘知州失态。这小子不简单哪,仅一年半时间,居然进步如此?可又不解了,就算用见到自己与妻子,他有些紧张,前后反差也不会这么大啊。

紧张?他俩人,在郑朗眼里仅是浮云。

以郑朗这性格,恐怕泰山崩于面前,才会略略失色,能产生紧张感吗?

最后一个字书写完,崔有节忍不住问:“侄儿,为什么前后有这么大反差?”

这么大反差,是四儿眨眼眼眨得不好,不能说,答道:“大约才到贵府上,旅途有些劳累,现在息了一刻,才好些。”

“原来如此,那么你再写嵇康那首《幽愤诗》让我看一看。”

郑朗有些蒙,幸好我有硬盘,不然这首诗虽是嵇康重要的一篇作品,然而在整个诗作里面,不是很有名气的。况且那么长,有几人能记住。但这是一门不相配的婚姻,自己只好努力一下了。道:“泰山有命,敢不奉从。”

还真写啊?

崔有节只是抱着一下希望,写不出来,也不怪。毕竟不是最有名气的那种诗,此诗还有些聱口。但想在科考里有作为,四六分体必须要掌握好。这首诗在所有诗作里不是很有名气,可在四言诗里却有些小名气。经常看这些四言诗,对写骈文同样有帮助。所以考了一下。

另外还有一个用意。

然而考错了对象。

提起了笔,写到: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

写到这里时,忽然心中一动,抬起了头,看了一眼崔有节。崔有节微微鼓励的一笑,看到没有,人家嵇康也和你一样,从小丧父,靠母亲与哥哥抚养,溺爱得不象话,后来却成了才。

拱了拱手,算是感谢了。

“侄儿,继续写。”

三百多字,比他那七百多字任务轻,很快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