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有节看了看,道:“字写得不错,可不能骄傲,还要努力。”
革命尚未成功,仅靠字,是休想高中省试的。小哥,你还得努力。
点了一下头。
“评一下这首诗。”
能背出来,仅是记忆力好,但还要看理解力的。
“诗情悲慨,诗意淋漓,然过为峻切,讦直露才,伤渊雅之气。还有用典过多,三百来字,居然几达一半地方都在用典,典又出于多处。”
“说说看,那几处用了典故。”
“子玉之败,出自《左传》,民之多僻、惟此褊心、匪降自天、嗈嗈鸣雁出自《诗经》的成句,敬慕严郑、万石周慎又出自《汉书》,善莫近名出自《庄子》,大人又出自《周易》,还有柳下惠缩成了柳惠,万石指石奋,这些也能算是历史典故。”
“可用得很贴切,为什么说它不好。”
“泰山,非是用典不好,如果用典太多,普通人很难看懂。有谁敢说能将天下所有书籍都看过的?所以李商隐才横千古,正是因为喜欢用典,为后人所诟。再比如科考,若是用一两典故点缀,可以使文章显得很有才情。若是用得多,就会过于堆砌,或者冷僻。主考官又不能忍受,往往看到这样的文章,立即丢下来,而导致名落孙山。”
“你过来。”崔有节对郑朗的大舅哥喝了一声。
大舅哥乖乖的走过来。
“你可听到了?”
“听到了。”可大舅哥心中也在犯傻,不用典故,我就似不会写诗作赋啦,这怎么办?
“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奈何?”
刚才你说出了《幽愤诗》里的典故,不考你了,但会一首诗不行的,因此冷不丁的冒出《诗经·幽风·鸱鸮》最后一句。猫头鹰将你的幼子抓走了,还要来毁坏你的巢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