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睿笑道:“我还能骗你不成。”
宝钗想了想便跑着去了,不一会儿,便找来几根鹅毛,杜睿拿来剪刀,做了鹅毛笔。自己还在纸上做了试范,果然比毛笔书写快了好几倍。原来杜睿教她做鹅毛笔,这种硬笔书法又给宝钗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立即要学。
可她用惯了毛笔,那里用得起来这种硬笔,看到自己在纸上写的蛇爬龟游的字迹,宝钗看了简直羞得无地自容。
杜睿见状,只好放下书本,教她怎样握笔,怎样书写,又注意那几点。宝钗本来就机灵,几天过后,竟也写得有模有样,当然还不能与杜睿相比。
此后每日杜睿讲了新的回目之后,宝钗都要忙着整理文稿,居然也忙了起来,只是这样一来,宝钗和杜睿接触的机会也渐渐的多了起来,让她甘之如饴,心中欢喜不已。
李承乾还是像往常一样,每日都要过来,见宝钗居然还在编纂,便也抄了一份回去,给长孙皇后解闷,没想到居然还传到了太宗的耳朵里去,进而在朝堂之上引起了一番争论。
第四十八章 争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阕《临江仙》,便是太宗看了也是爱不释手,居然也称赞道:“这个少年好大的胸襟。”
杜睿每日讲的《三国演义》,其中大多是宝钗主笔,只是杜睿看过之后不大满意,又做了大规模的修改,这次他给书加了标点符号。并在序章里写了这种标点符号的妙用。将断句、疑问、感叹、省略、停顿、转折、着重、间隔,都细说清楚。
而这些文稿又经过李承乾传到了宫中,太宗对《三国演义》也甚是喜爱,上有所好,下必有所效,皇上都喜欢了,那些大臣们也托着关系,或从在东宫当值的子侄辈那里将《三国演义》抄录了回去。
这样一来,首先标点符号便被推广了出去,顿时天下震动。任那一个读书人都知道这种符号的作用。可那些老儒则产生了担扰,因为一旦有了这种符号,将所有经义注解,段句区分,那么枯涩的经义就变得通俗易懂,一是失去了看文章断句的乐趣,而他们也会失去权威,于是以萧瑀,孔颖达,于志宁等大儒纷纷站出来对这本《三国演义》发动了攻击,甚至在太宗面前弹劾《三国演义》的作者胆大妄为,竟敢窜改前人留下的规矩。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杜睿虽然为人低调,但还是渐渐的有人知道了,《三国演义》的原作者就是杜睿,而且还和太子过从神秘,于是乎,弹劾的矛头便直指了杜睿。
太宗也看出了他们内心深处想些什么,坐在龙椅上似笑非笑。
长孙无忌作为太子党的中间人物,自然见不得别人欺侮他的队友,站出来为杜睿了头,他向这些老儒问道:“这本《三国演义》是谁写的?”
这不是废话!这些老臣一翻白眼,他们家中此时也几乎都有一本,或者几本,自己不看孩子还要闹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