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又说道:“他只是让自己写的一本书,使别人看得更明白,又不是窜改经义,你们急什么?”
那些老臣闻言,顿时哑口无言,对啊!人家在自己作品上标符号,这是人家的权利。可想想不对,杜睿这个符号一出,天下文人不可能不效仿。
他们刚要说话,太宗却向他们说:“这件事就别要再争了,你们也用这个符号把书馆里经书重注一遍,看看效果如何。”
既然皇帝发话了,这些老儒们也就无辄。
这时权万纪又出班言道:“圣上!虽说这标点符号是他自家事,然这杜睿所著却混淆视听,制造伪史,臣也看过这本《三国演义》,其中共出现的一百五十二处错误。魏代汉乃是正统,可这杜睿却在《三国演义》当中说蜀是正统,这种明显的错误,岂是一个读书人所犯的。现在《三国演义》流传天下,还不知道要花多大精力才能使百姓知道原本历史真相。”
权万纪虽然没有明着弹劾杜睿,可处处针对杜睿,比弹劾还要厉害。原本权万纪对这本小儿之作倒也不大上心,但是自从知道了杜睿和太子李承乾过从甚密之后,就坐不住了,不管是谁,只要是挺李承乾的,那就是他的敌人,于是便急不可耐的跳了出来。
太宗听了也没有办法,但他对权万纪的话,却不能不慎重,古代人可对历史极为甚重,无论每一个朝代都有史官专门记载历史,就连皇帝本人也无权翻看史官究竟写的什么。
长孙无忌再次站了出来,道:“这本小说已经说明了是演义,既然是演义也就是虚构的,允许和真实有点出入,况且这本《三国演义》里宣扬的就是忠君思想。难道忠君也是错误的吗?”
权万纪不服道:“汉朝灭亡乃是汉末外戚当政,宦官专权造成当时民不聊生,才引起黄巾之乱。陛下应当以史为鉴,勤政爱民。可杜睿小儿用了一句忠君,便妄图将事实真相隐盖,对陛下有百害而无一益。”
长孙无忌驳道:“这本小说开篇序言中已经讲明了,以史实为基础,虚构一些有趣的故事,杜睿丑化曹操是应当的,当时曹操手掌大权,不行伊尹、霍光之事,图谋不诡,虽魏代汉成为正统,这种行为本就是不值得赞扬。示看历史结局如何,随后三国争霸,司马炎又学习曹操,以晋代魏,而后五胡乱华,南北对峙,三百多年时间,老百姓就没有得到过安生。权大人只说以史为鉴,实际上鼓励这种叛逆的行为,其心可诛。”
太宗听着也是一阵头疼,看向房玄龄问道:“玄龄啊,你对这件事该如何看?”
房玄龄走出来说:“启禀圣上,以臣看就如杜睿所说,这只是一篇小说,供人民茶余饭后娱乐而。杜睿虽然年幼,可身负天下才子名望,不该这样窜改历史。”
房玄龄说完,突然又躬身一礼,说道:“恭喜圣上,贺喜圣上。”
“咦,喜从何来?”太宗都让他们吵得头都炸开,还有什么喜,奇怪地问。
那些大臣也是一愣。
房玄龄又说道:“臣从这本书里看到了那个杜睿对圣上,对大唐的忠心。而且臣还看到了杜睿的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