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诸葛亮天下之奇才
天下诸侯不论如何纵横捭阖,最终都还是要由将士手中刀剑,决定天下之归属。
所以送走了天子使节之后,孙策就亲自带着将校文武抵达昭明宫北面新修的苑城之内。
建康城周回四十里,城北倚玄武湖而建,昭明宫即在城北,傍临大湖。
随着南方平定,荆扬一统,建康城终于开始修缮城墙及军营,乃以旧宫为苑,向北作新苑郁,名叫苑城,可容纲三千余贵族子弟同时在里面骑马操练。苑城的北部有一座苑仓,又称仓城,里面储藏着大量粮食及物资。
由于江南的地广人稀,这个苑城可能比汉武帝的上林苑还要宽广,里面训练的骑兵规模高达两千余人,在苑城相连的玄武湖中,更是操练有三千余水军。
骑兵与水师是孙策最看重的两个兵种,寄托着他的雄心和壮志。
以骑兵纵横万里,飙扬异域,开疆拓土于漠北西域。
以水师掌控南洋万里航路,赚取海量之财富,以殷中华。
当然,一个势力,很难同时兼顾南北两个方向的用兵,财富有限的情况下,如果要兼顾两个方向,要么骁将锐卒,兵勇将锐。要么就是主帅有不世出之奇才,可百战百胜。
而这两项……孙策当然选择全都要!而且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在大量文武将校拥簇下,孙策站在苑城旁,看着苑城内的铁骑策马奔腾,如流星飒沓。
而具装突骑三队横陈,锋矢向前,更是如天崩地裂,无可阻挡。
看了一会儿演练,孙策向领队的年轻将领招了招手,说道:“孔明,过来。”
随即一名高大雄伟的年轻人从战马上一跃而下,挺直胸膛站在了孙策面前,他身披鲜艳红袍,外覆精良玄甲,头戴顶着红色翎羽的连项头盔,甲片将他的脖颈和脸庞都严严实实的武装起来,只露出了一双充满灵动的双眼。
孙策身后的众人都露出笑意,后生可期啊,如此雄伟之年轻将领,站在吴侯面前几乎与吴侯等高了,更臂膀宽广,撑起厚重的铠甲,上阵杀敌亦必将如冠军侯一般壮勇过人。
只有孙策每每见到他,都感觉整个人都有种错乱感,没错这身高八尺有余,雄伟壮勇的年轻将领,正是后世有名的文人诸葛丞相。
但此刻,怕是任何人都难以将这位年轻的将领同诸葛丞相羽扇纶巾的形象联系到一起。
诸葛亮的学识、经史在建康学宫里面学习,由陈纪、张昭教导他如何经邦济世,治国平乱。
但他的军事兵法,都是在这苑城里由孙策亲自手把手教导的,一如武帝之培育霍去病。
武帝亲手培育出了一名武庙七十二将级别的名将,故为他北击胡虏,大破匈奴。
孙策这更是了不得,亲自培育出了一名武庙十哲级别的贤才,所以他才有信心北伐中原,骠扬万里,同时南下四海,臣服万邦。
诸葛亮能被评为武庙十哲级的千古奇才,自然有其得天独厚的天赋。
或许战场决机,其统兵时日太短,未来得及展其才。
但对兵法见解以及军队训练,其有绝对独到的见解。
孙策在举三军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还有不少经验可以教给他。但在军队训练和兵法总结上,的的确确是已经没什么可教的了。
故而近来都是让他在苑城自行演练军阵和演练配合。
他摘下兜鍪,恭敬行礼后,孙策摆了摆手,问道:“汝等最近都在演训何等内容?”
诸葛亮当即从容的侃侃而谈,说道:“臣以为当今江东北伐,敌军以训练有素、甲胄齐整的敌军为主,骑兵之要,不在于长途奔袭,而在于陷阵破敌。”
“故骑兵皆增其甲,以强冲击之势。善其技,以强其破阵之术。”
孙策点头,诸葛亮的这个见识,孙策还是非常满意的。
自古以来都有骑兵要不要甲骑具装的争论,到底是重骑兵强还是轻骑兵强,双方各执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