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方面,其实唐、金两朝给了非常好的展示。
说起大唐的骑兵,后世似乎印象当中都是人披玄甲,马不覆铠的轻骑兵。
但其实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从武德到贞观再到天宝,唐朝骑兵的形式发生过三次转变。
武德年间,大唐以中原诸侯的战事为主,所以骑兵一般都甲马皆披覆重铠,李世民能一战擒双王,便是因为有三千甲骑具装的玄甲骑兵和两万甲骑!
在此时期,甲骑具装的突骑兵,占据绝对主力地位。
而到了贞观年间,对手从中原诸侯,变成了漠北的突厥,需要骑兵骠扬万里,大漠逐烟,那自然轻骑兵占据了绝对主力地位,人披重铠,马不着甲已经成了常态。甚至战马只是一个赶路的工具,如果轻骑兵冲不开对手的阵线,对手万箭齐发,唐军骑兵死伤惨重,唐军甚至会下马列阵,挺槊数千,奋重铠长槊,步战击溃敌军。
此时的唐军敢打敢杀,上马寻机,下马列阵,简直是冷兵器时代的一个巅峰。
而到了天宝年间,由于对手从游牧骑射的突厥,变成了甲坚剑利,以重步兵和铁骑而闻名的吐蕃。大唐的骑兵又发生了变化,甲骑具装又再次列装到了唐军骑兵当中。
而金朝由于要跟宋军作战,更是以披双层兜鍪的铁浮图为主!数十年战事,无往不利。
要不是他们主帅发疯,拿着重骑兵直接正面去冲击宋军的箭阵,导致精锐甲骑死伤殆尽,宋军对重骑兵冲击真的是没有什么好的应对之法,直到出了个不世出的奇才岳飞,以步制骑,才取得了一定的战略优势。
当然正是因为以步制骑极其困难,所以岳飞才如此军威赫赫。
在除了岳飞这种当世军神级别的对手之外,步兵拿重骑兵冲击就是没有什么很好的应对之法。
别说什么砍马脚之类的,岳飞能砍,那是因为他是岳飞。
其他人用相同的战术,怕是要被铁骑直接踏成齑粉了。
步兵要击败重骑兵的冲击,除了要有极其严苛的地形优势和军心稳固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敌方主将要配合你犯蠢才行。
敌方不配合,不莽撞冲击,那步兵就只能站在旷野里干等着。
<div class="contentadv"> 而更重要的是,骑兵的出动,在通常情况下都不是孤军奋战,重骑兵更是几乎不可能独自行军,身边必定有大量友军,依靠步骑配合,击败敌众。
所以孔明这个眼界和训练方向,孙策十分赞赏,说道:“卿所言可谓得兵法之要。行军打仗,最忌拘泥形势。大军北伐,中原之地,地势平坦,正是骑兵用武之时。不论是徐州还是豫州,皆易攻难守,南北骑兵,哪方占利,哪方才能尽获优势。”
“卿在苑城之内,骑兵训练情况如何?”
孔明立即说道:“如今苑城内除将校子弟外,亦有诸郡国选骁勇豪烈送阙下所组建之精兵,尤其江淮精兵,骁烈过人。训练有具装突骑八百,甲骑一千四百。”
孙策满意得点头,如此这般,看出来是江东财富鼎盛一时了。
当初孙策训练一千精锐具装龙雀突骑,可是花费了接近三年的时间,辗转整个江东、淮南,才精选锐勇武骑甲士,养雄骏战马两千,集齐了一千具装突骑。
如今诸葛亮只用了短短一两年的时间,没有大费周章,就组建了八百具装突骑之余,还组建了一千四百甲骑。
孙策笑着说道:“善!善!大善啊!有精锐具装突骑三千,孤可率之踏破这万里河山啊!突骑训练情况如何?可能陷阵突陈,所向无前?”
诸葛亮立即带着孙策走到一片木桩前,说道:“请向将军一展我突骑训练成效。”
孙策和身后得将校们都惊诧得看向眼前情形,只有一片梅花桩和一堵白墙,一面窗户,完全看不出来跟骑兵训练有何关联。
但孙策对诸葛亮,颇有信心,笑着一推手,说道:“可。”
诸葛亮乃右臂提起一杆两丈马槊,直接跳到了木桩之上,双腿扎开,稳稳得站立在两支木桩之上。
孙策身边,现在已经不乏北疆出身的骑兵将领,鲜于烈立即说道:“此乃扎马!乃军中骁骑训练最常用的方法,在于让骑士稳稳扎在马鞍之上。”
孙策微微颔首,战马就算在北疆也是非常珍贵的,骑兵训练大部分时间都不在马上,而是在军营用作训练制作的木马、泥马上演练。
骑士经常在木马上单臂练习持枪、刺杀,这很正常。诸葛亮也单臂握住了两丈长槊,身形纹丝不动。